莲子三兄妹
莲子三兄妹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莲子三兄妹 > 第39章 到底谁来接盘

第39章 到底谁来接盘

加入书架
书名:
莲子三兄妹
作者:
仲夏夜未央
本章字数:
4148
更新时间:
2024-12-04

承颜爸爸去世的这一年,承轩刚刚师范毕业,工作还不到一个月,承颜正读高三,弟弟承欢读初二。这三个孩子虽说年龄都不算太小,但是承颜和承欢两孩子还在上学阶段,承轩刚满二十岁,虽然参加工作了,但也还没有女朋友没有成家,在别人看来也还是个孩子。

承颜爸爸家这一边,本来人丁就不旺,现在只剩下一个年迈的爷爷,二叔二婶和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锦墨6岁,锦扬2岁,再无其他任何姑姑,叔叔,伯伯了。

承颜妈妈家那一边,有一个小姨娘,家里有三个孩子,年龄和承颜兄妹仨差不多大,小姨是嫁在离承颜家很远的一个村庄里。承颜还有一个大舅,他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最大的表姐比承轩哥大三岁。另外承颜还有一个小舅舅,他们家有2个孩子,都是儿子,年龄和承颜、承欢差不多大。外公和外婆年岁已高,他们自已还需要两个舅舅、舅妈轮流照顾,承颜爸妈去世的消息根本就没有人敢让告诉两位老人。大舅和小舅家离承颜家比小姨家近一点,但是也比较远,还隔着一条大河,在大河南面的一个村庄上。

承颜爷爷这一边,爷爷有兄妹三人,姐姐很早就一个人嫁在承颜读书的镇上,她的丈夫参加革命由于叛徒的出卖,二十几岁就牺牲了,葬在雨花台。这个姐姐年守寡多年,年轻时候带着儿子基本都是在爷爷家里度过的。此时她已到风烛残年之际。爷爷还有一个弟弟就是承颜的二爹,家里也是有5个孩子,三男两女,各自都成家了,年龄和承颜的爸爸和二叔年龄相仿。二爹家的大伯是唯一考出去的大学生,他们夫妻俩是大学同学,毕业时先是被安排在陕西咸阳支教,后被调回到当地的海关工作,家里就一个男孩,比承轩哥大三岁,因为是城市户口,人口又少,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在农村,和承颜的爷爷二叔都是一个生产队的,每家各有2个孩子,年龄都和承颜承欢相仿,还有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去了,几年下来,承颜都难得见上她们一面。

承颜爸妈留下只有四间瓦房和两间厢房,房子和二叔家是搭界;责任田里还有8亩的农田;家里还有一台拖拉机,一台脱粒机和其它的一些农具,其他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承颜家所有的亲戚都在这里了,所有的情况也都摆在眼前了,所有的财产一共也就这么多。情况已经被摆在桌面上讨论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三个孩子该怎么办?由谁来抚养?承轩已经大学毕业了,自已有工作了,他可以自已顾自已,不用操心。那么还有承颜和承欢怎么办?他俩还小,都还在读书阶段,由谁来供养?单单依靠承轩微薄的工资显然是不够的,他才刚参加工作,还在试用期阶段,还没转正呢!承颜家的农田可以收获粮食卖点钱用,但是谁能来帮他们种呢?

二爹家的三婶最爱拿主意,她首先说把三个孩子分开养,把承颜送给在海关工作的大伯家,他家经济条件好,而且家里只有一个男孩;把承欢就留在家里;承轩已经了,他可以自已照顾自已!

接着,不知是谁说:“咱们当地的小县城盛产水晶,当地有好多女孩子都去那里磨项链了,挣了不少的钱,干脆让承颜辍学下来到县城去磨项链,挣钱给弟弟承欢上学。”

接着又有人说:“承颜已经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现在就是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了,辍学了多可惜啊!”。

反正大家议论来议论去都是想把承颜这个小姑娘送给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去抚养。承欢是个男孩子,年龄还小,将来负担重,又没哪家缺儿子,所以承颜没听到有谁提出要把承欢送给谁家。

到底该怎么办呢?承颜和承欢还是孩子,没什么主张。承轩已经工作了,是个大人,他完全可以发表自已的看法,他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照顾好弟弟妹妹,这时他就是弟弟妹妹的家长。而且他性格强硬,有思想有见识,他坚决不同意把自已的妹妹送人,也坚决不能让别人把他们兄妹三人分开!二爹家的叔叔大爷们还不得不遵从他意见。

再说,爸妈在世的时候就让他做好弟弟妹妹的表率,照顾好弟弟妹妹。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磨练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大的模样了。现在父母不在了,这个家更得靠他支撑了!接下来他要好好考虑如何照顾好弟弟妹妹,让他们继续读书,他要和爷爷及二叔二婶好好商量一下,这三个人现在是他们兄妹三在血缘上和距离上都是最近的亲人了!

全村的人都在议论老何家这三个孩子该怎么办?由谁来接管?承轩的姨娘舅舅都隔得远,而且家里的孩子都和承颜他们家差不多大,都是正需用钱的时候。至于二爹家的那些叔叔大爷姑姑等,从血缘上来讲毕竟还是要远一层的,而且他们兄弟还埋怨爷爷家年轻的时候没有怎么帮衬过他们家呢!现在怎么可能主动伸手接包袱呢?

爷爷结婚成家以后,由于有了好几个孩子都没能存活下来,承颜的爸爸十几岁就去当兵了,家里就只有二叔一个孩子,当然会比较娇惯,再说因为就二叔一个孩子在家,爷爷奶奶稍微省一点下来就够了,二叔一孩子的吃穿肯定比二爹家那五个孩子要好得多。二爹家当时不仅人口多,而且大伯在外读书,一直都需要用钱,所以二爹家的经济条件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其实,爷爷说当时也没有少接济二爹家,年年都给他家送吃的喝的,无奈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斗米养恩人,升米养仇人”这一人性规则在二爹家的下一代也得到了真实的验证!也许爷爷和二爹他们亲兄弟俩之间并没有什么隔阂,而下一代的孩子们之间却早有罅隙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