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光旭的处理速度之快,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当天晚上,顾焕州、张修光在抚川市委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临时召开了省委常委会,经过表决,做出了关于暂时停止李光旭抚川市委书记职务的决定,对其在柳杖子矿欠薪问题上的不作为以及弄虚作假提出严肃批评,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时决定,由李侠代理市委书记职务。
命令连夜传达至全省各市,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令所有人不解的是,决议做出之后,李光旭反而显得非常平静,他并没有回家,而是关上办公室的门,与顾焕州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长谈。
没有人知道谈话的内容,据市委工作人员透露,整个谈话期间并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相反,会议室里不时还传来两人爽朗的笑声,此举令大家不免一头雾水,更让这场谈话充满了神秘色彩。
第二天凌晨时分,由常务副市长于振清牵头的处理方案新鲜出炉。
方案的前半部分,主要如何偿还所欠工资和养老金,除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之外,市财政方面更是做出承诺,三天之内,凑集两个亿的资金,一次性解决。
而后半部分则是柳杖子矿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其实就是于振清所做的扩展版,增加了很多更具创造性的内容,如果得以顺利实施,预计在三到五年之内,柳杖子矿就可以焕发青春,凭着有色金属矿石的开采,迅速跻身于国内一流的矿业企业行列,并带动抚川以及周边的配套产业,预计每年提供十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随着钨、钼、锰等极具战略价值的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甚至有望成为北方有色金属第一大矿,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第二天上午,这份方案便摆在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当天下午,由省政府牵头,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矿产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紧急召开了会议,众多领导和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对方案进行了全面补充。
可笑的是,就在一年之前,抚川方面也向省政府打过报告,当时也是这帮人,在同样的会议室里,做出的决定确实完全相反。
当年的共识是,对于这种煤炭资源己经临近枯竭的老矿,关停并转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其蕴含的有色金属资源嘛,由于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尤其是环保方面的投入无法预计,得不偿失。即便要复工复产,也需要更高级别的技术论证。绝对不能脑袋一热便匆匆上马。
其实,说了这么多,有用的就一句话,这种老旧企业,早就该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同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也令人颇感惊诧。
顾焕州到了抚川之后所下达了西项命令中,其中就包括让舆情控制部门24小时加班,时刻关注网路和社会上的动态,发现有恶意中伤和传播谣言者,一律严惩。
这条命令让市委宣传部和市公安局舆情监控中心的同志非常紧张,连夜认真贯彻执行,几十号人瞪圆了双眼,竖起了耳朵,只要发现可疑迹象,便立刻追根溯源,处理起来毫不手软。
忙了整整一夜,局势呈现稳定状态,可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各大主流网站上竟然莫名其妙的多了一篇报道,而且,很多还是头版头条。
媒体,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事半功倍,没玩明白,死得很惨。
顾焕州曾经在宣传部门供职多年,自然对如何利用媒体和舆论方面颇有心得。
同样一件事,报道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柳杖子矿事件更是如此。
从地方政府三年多不作为,领导来了又弄虚作假的角度和以省委书记顾焕州雷厉风行,毫不留情的处理懒政官员为出发点,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而这篇报道则属于后者。
文章用文学性的笔法,对顾焕州的果断和无私做了详细的描写,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心和勇气更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同时,柳杖子矿更是一夜之间重新成为热点话题,本来己经渐渐被社会遗忘的大公子和任兆南的争夺战再度被热议,报道发出之后,在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留言就高达数万条,嬉笑怒骂、深度思考、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让舆情监控部门无语的是,这篇报道竟然是央级媒体记者所写的署名文章,属于正规的新闻报道,监控人员干瞪眼没辙。
林海也整整忙了一夜。
在他的亲自监督和主持下,市局连夜对之前抓捕的闹事人员进行了认真甄别,除了五名有案在身的人员之外,其余仅仅是象征性的进行了批评教育,便被释放回家。
处理完这些,己经是第二天上午八点了。
熬了一夜的他,精疲力尽,正想找个地方眯一小会,以便继续陪着姚广旬在市内调研,可手机却突然响了。
来电话的是王大伟。
电话接通之后,他便笑着说道:“林副市长,你可别光顾着干工作,却忘记了咱哥俩之间的约定哦。”
说实话,林海真的把这件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他听罢无奈的笑了下:“放心吧,我不会忘记的,和丙哥联系之后,第一时间通知你。”
放下电话,他轻轻叹了口气,心中莫名的有些烦乱。
手机又响了,他以为还是王大伟,不禁有些恼火,可拿起来一瞧,原来是王寅,于是便接了起来。
“林副市长,报告你个好消息,蒋局回来了。”王寅兴高采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