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游记
地理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地理游记 > 第5章 天坛公园

第5章 天坛公园

加入书架
书名:
地理游记
作者:
XY马里亚纳XY
本章字数:
3364
更新时间:
2024-11-11

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令人向往的名胜古迹。而天坛公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入了这片充满历史与神秘气息的圣地,开启了一场难忘的天坛公园之旅。

从南门进入天坛公园,没见到想象中天坛的威严,反倒是微微有些热闹。老人们在旁边树荫中跳着舞,还有一些在地上练书法,让人忍不住啧啧赞赏。沿着宽阔的大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天坛公园的第一个景点——圜丘。

圜丘分三层,每层都有石头雕砌成的围墙,栏头上雕刻着的龙图样,栩栩如生,仿佛在云端翱翔,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正气凛然。龙的旁边刻着云纹,更使人浮想联翩,似“龙飞在天”,又拟“行云流水”,不禁让人赞叹古人的智慧巧思。

圜丘的顶端是祭天的地方,地上铺设着呈扇形状的石板石。从外向内数,共有九层这样排列的石板石,最外圈有 81 块,内圈则有 9 块。显然,这是按照“9n”的规律摆放的。最中间有一块圆形石板石,便是“天心石”,即祭天的中央处。九圈台石围绕着天心石,我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九重天”。我没有上去拍照,毕竟这是皇帝向上天祈祷风调雨顺的地方,我并非皇帝,占位不当,实乃大不敬。为人处事需当时当位,此时此刻不当位不当,不可为之。

正当我沉浸在圜丘的庄严肃穆之中时,天空忽然狂风大作,尘气莽莽,雨如箭骤。我急忙躲进了前方的一座圆顶建筑,这座气势不凡的建筑,巍然如天安门,泰然如武侯祠,想必这就是皇穹宇了。皇穹宇俨如戴了一顶大黑帽,给人一种神秘庄重之感。这里是平日供奉祀天大典神位的殿宇,上覆蓝瓦金顶,显得精巧而庄重,中心的金团龙图更是威严无比,不愧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我本想体验一下回音壁的奇妙,但导游说由于这里遭到了他人涂鸦,为保护文物拉起了警戒栏,不免让人感到些许遗憾。

离开皇穹宇后,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树林。眼前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特别是那青草,绿得格外,仿佛是春雨刚过,又仿佛是阳光撒下的一般。我感觉自已好久没有被这样清新的绿色触动过了,真想一股脑地冲进去,像在游泳池里畅游一样。然而,天公不作美,又一波大雨倾盆而下,在绿草地下刮起一波绿波。迫于无奈,雨势太大,我只好寻找地方避雨,无法再尽情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了。

雨稍小一些后,我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大门前。缓过神来一看,眼前便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我耳边突然响起一首似曾相识却说不出名字的音乐,祈年殿金碧辉煌,下方有三层阶梯,上方有三顶用琉璃瓦制成的“大黑帽”,尽显“帝王之相”。祈年殿是天坛的核心建筑,相较于圜丘,它更多了一份威严;比起皇穹宇,则更显露出几分威武。尽管祈年殿曾历经磨难(饱受雷击、八国联军抢掠、日本烧杀抢夺),但仍展现出其辉煌,诠释着它的尊贵与风范。

站在祈年殿前,我凝视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思绪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明清两代的皇帝们曾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上天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庄重的仪式、虔诚的祈祷,仿佛历历在目。这座建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岁月的沧桑。

离开祈年殿,我沿着林间小道漫步,享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沿途还参观了一些其他的景点,如神乐署、斋宫等。神乐署是古代皇家祭祀时演奏音乐的场所,斋宫则是皇帝在祭祀前进行斋戒的地方。这些建筑虽然没有祈年殿那样宏伟壮观,但也各具特色,展示了古代宫廷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天坛公园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那些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神秘的氛围,都让我为之着迷。天坛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次天坛公园之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它让我明白,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灿烂文化。当我走出天坛公园的大门时,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古老圣地的敬意和不舍。我知道,这次的游览只是一个开始,我还会再来,继续探寻天坛的奥秘,感受它的无尽魅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