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破迷局
信网破迷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信网破迷局 > 第二章:残营夜议破围城

第二章:残营夜议破围城

加入书架
书名:
信网破迷局
作者:
畅飞
本章字数:
5574
更新时间:
2025-07-09

营地中央的篝火噼啪作响,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像极了此刻人心的摇摆不定。

那被指认藏有“北狄信物”的文士己经被捆了起来,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王虎将余东推到篝火旁,粗声对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道:“炊伯,这小子也是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的,后脑勺挨了一闷棍,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怀里还揣着本怪书。”

被称作“炊伯”的老者是这队败兵的领头人,据说原是青岚关的军厨,守军溃散时他凭着几分威信聚拢了百十来号人。此刻他正用一根烧红的铁钳拨着篝火,火星溅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映出几分冷意:“怪书?拿来我看。”

余东从怀里掏出《墨经》,双手递过去。炊伯放下铁钳,用油污的手指捻起书页,眯着眼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这字歪歪扭扭的,倒像是西域的梵文。小子,你到底是谁?”

“我……”余东刚要开口,跪在地上的文士突然嘶喊起来:“他是北狄细作!我认得这书!前几日北狄使者到云州城时,怀里就揣着类似的册子!”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篝火上,周围的士兵瞬间炸了锅。

“我说他穿得怎么不像个兵卒!”

“定是细作无疑!砍了他!”

“连炊伯都认不出的字,不是暗号是什么!”

几杆长矛立刻对准了余东的胸口,矛尖在火光下闪着寒芒。王虎的儿子小石头吓得躲在父亲身后,却偷偷冲余东摇了摇头,像是在提醒他别乱说话。

余东的心跳得飞快,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向炊伯,声音平稳:“老丈若是不信,可随便翻开一页,我若能说出个大概意思,算不算得证清白?”

炊伯挑了挑眉,随手翻开一页:“就这页吧。”

余东探头看去,只见上面写着:“力,刑之所以奋也。”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注解,像是在解释什么是“力”。他心头一动,这是《墨经》里关于“力”的定义,大意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跟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不谋而合。

“这句话说的是‘力’。”余东指着字解释,“比如您手里的铁钳,用力才能夹起柴火;比如战马拉车,用力才能让车动起来——这就是‘力’能让东西动起来的意思。”

炊伯的眉头松了些,又翻了一页:“那这句呢?”

“景不徙,说在改为。”

“这是说影子。”余东指着篝火旁的人影,“您看地上的影子,看似跟着人动,其实是因为人在动,新的影子不断生成,旧的影子不断消失,并非影子自己在走。”

他一边说一边走了两步,地上的影子果然跟着移动。几个士兵看得发愣,连指着他的长矛都放低了些。

炊伯没再翻书,却突然问:“你既认得这书,为何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

“我只记得这些道理,却想不起自己是谁,家住何处。”余东适时露出茫然的神色,“或许我原是个教书先生?被乱兵冲散了才落到这里。”

这话半真半假,却最容易让人相信。乱世里丢了记忆的读书人,总比来历不明的“细作”安全。

“炊伯!”刚才指认文士的士兵突然喊道,“别听他胡诌!这酸儒也说自己是读书人,还不是藏着北狄信物?依我看,把他俩都砍了,以绝后患!”

文士吓得瘫在地上,涕泪横流:“我不是细作!那玉佩真是祖传的!不信你们看背面,刻着我家的堂号!”

一个士兵上前捡起玉佩,翻过来一看,果然有个模糊的“苏”字。可他还是哼了一声:“谁知道是不是你提前刻的?”

气氛再次紧张起来。余东看了眼那文士,又看了看周围士兵警惕的眼神,突然开口:“要辨是不是细作,何须看什么信物?”

炊伯抬眼看他:“你有法子?”

“北狄人善骑射,饮食习惯与我大胤不同,手掌虎口必有厚茧,且身上多有羊膻味。”余东说着,目光扫过那文士,“这位先生手无缚鸡之力,身上只有墨香,怎会是北狄细作?”

他又转向自己:“我若真是细作,被擒后定会趁乱寻机逃跑,何必留在这里自投罗网?”

这话合情合理,几个士兵的神色明显松动了。炊伯捻着胡须,突然对王虎道:“把他俩松绑,先关在粮草帐篷里,派人看着。”

余东松了口气,刚要跟着王虎走,却听那提议砍人的士兵又喊道:“炊伯!万万不可!方才斥候回报,说北狄人正在搜山,要是这俩真是细作,咱们都得死!”

斥候?余东心头一紧。

炊伯的脸色沉了下去:“斥候还说什么了?”

“说……说北狄人分了三队,正往咱们这边赶来,估摸着天亮前就到!”士兵的声音带着颤抖,“他们还带着猎犬,怕是藏不住了!”

营地瞬间陷入死寂,连篝火的噼啪声都变得刺耳。余东看向周围的士兵,发现他们手里的兵器大多锈迹斑斑,有些人甚至只拿着削尖的木棍,不少人腿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这哪里是能打仗的样子?

“炊伯,要不咱们弃营逃跑吧?”有人颤声提议。

“往哪跑?”炊伯狠狠一跺脚,“周围都是山,跑出去也是被猎犬追着咬!”他转向余东,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你方才说你懂那些‘力’啊‘影子’的道理,那你说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余东身上,有怀疑,有期待,更多的是绝望。

余东的心跳得更快了。他不是军事家,不懂排兵布阵,但他懂信息传递——在现代战场上,遭遇突袭时首要任务是掌握敌人的动向,再根据信息制定对策。

“斥候在哪里?”他急声问,“他说北狄人分三队,具体是哪三个方向?相距多远?”

那士兵愣了愣:“斥候只说分了三队,没说具体方向……他怕被发现,没敢靠太近。”

“糊涂!”余东忍不住低骂一声,“连敌人的位置都搞不清,怎么制定对策?”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痛处,炊伯的脸色更加难看:“那你说该怎么办?难不成你能算出北狄人在哪?”

余东看向远处黑沉沉的山林,突然想起《墨经》里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又想起现代雷达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反射”来探测目标。

他深吸一口气,指着营地周围的树木道:“找些干柴,在营地西周升起三堆火,堆得高些,再派三个人爬到树上,盯着火光的方向。”

“你要做什么?”炊伯皱眉。

“北狄人带着猎犬,走路肯定有动静。”余东的语速飞快,“火光能照亮周围的林子,要是有人影晃过,树上的人立刻报信。另外,让斥候再探一次,这次别靠太近,听声音辨方向——马蹄声沉,步卒声轻,猎犬叫声能传三里地,这些都能当信号。”

他顿了顿,补充道:“咱们人少,硬拼肯定不行。得先知道敌人从哪来,才能想办法躲,或者……设个陷阱。”

这番话条理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炊伯犹豫了片刻,突然对王虎道:“照他说的做!”

士兵们虽然半信半疑,却还是立刻行动起来。很快,三堆篝火在营地周围升起,火光刺破黑暗,映得山林边缘一片通明。三个士兵抱着树干往上爬,动作笨拙却透着一股求生的急切。

余东被关进制粮帐篷时,天己经蒙蒙亮了。那文士凑过来,小声道:“在下苏文远,多谢先生方才解围。”

余东点了点头,心思却全在外面。他不知道自己的办法能不能奏效,只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构建一个最简陋的“预警系统”。

帐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王虎的大喊:“炊伯!东边!东边有动静!树上的兄弟说看到黑影了!”

余东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