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整顿商业活动的通知,如同一记重锤,让林辰和伙伴们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与海天集团的合作是服务站重要的发展契机,一旦终止,不仅前期投入的心血付诸东流,还可能影响到服务站的未来规划。
“大家先别慌,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林辰强压内心的焦虑,试图安抚众人。
王浩一拳砸在桌子上,懊恼道:“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这不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
张强眉头紧锁,分析说:“学校要重新审核,肯定是担心商业活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或者存在管理漏洞,我们得证明服务站不会有这些问题。”
李哲打开电脑,快速搜索相关政策文件,“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梳理服务站的运营流程,整理出详细的报告,向学校展示我们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在李哲收集资料时,林辰决定主动出击,他带着整理好的服务站资料,前往学校负责此次整顿的后勤管理处。接待他的是张副处长,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老师。
“张副处长,您好。我是‘勤工俭学服务站’的负责人林辰,我们听说学校要重新审核校外合作项目,想跟您汇报一下我们服务站的情况。”林辰礼貌地递上资料。
张副处长接过资料,随意翻了翻,神色并未缓和,“学校这次整顿是有明确要求的,校外合作必须严格把控,不能让商业气息扰乱校园氛围,你们服务站的业务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这是个大问题。”
林辰赶忙解释:“老师,我们服务站的成员都是合理安排时间,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运营。而且,我们的业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便利,比如学习用品、打印服务,还开展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这其实也是一种实践学习的机会,能锻炼他们的能力 。”
张副处长沉思片刻,说道:“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执行起来难免会有偏差。你们和海天集团合作,涉及的商业往来比较复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财务纠纷,学校很难处理。”
从后勤管理处出来,林辰心里沉甸甸的,但他没有放弃。回到宿舍,他和伙伴们继续商讨应对策略。
这时,苏婉打来电话,“我听说你们服务站的事了,我觉得可以发动同学们帮忙,让大家联名向学校反映服务站的好处,人多力量大。”
林辰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同学们是服务站的首接受益者,他们的意见很有说服力。”
于是,西人分工合作,李哲和张强负责制作联名信和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服务站的评价和建议;王浩则穿梭在各个宿舍,向同学们说明情况,争取支持;林辰继续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审核进展。
联名信很快收集到了几百个签名,同学们纷纷表示服务站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希望学校能保留这个项目。林辰带着联名信和整理好的调查问卷,再次来到后勤管理处。
这次,张副处长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他认真翻看了同学们的反馈,说道:“看来你们服务站确实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不过,要想顺利通过审核,还得完善一些细节。比如,建立更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商品质量把控流程。”
林辰连忙点头,表示会立刻整改。回到服务站后,他们邀请了学校财务专业的老师,帮忙设计了一套严谨的财务账目管理系统,确保每一笔收支都清晰透明;同时,与海天集团重新沟通,细化商品质量检验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售后保障方案。
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整改和沟通,学校终于传来好消息——“勤工俭学服务站”与海天集团的合作通过了审核!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林辰和伙伴们激动地欢呼起来,多日来的压力和疲惫瞬间消散。
然而,林辰清楚,这次危机只是一个小考验,未来的创业之路还会有更多挑战。但他不再畏惧,经过这次磨炼,他们的团队更加团结,应对困难的能力也更强了。
趁着这股劲头,林辰开始规划服务站的下一步发展。师范学院分店己经步入正轨,他打算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周边更多高校拓展,打造一个覆盖整个大学城的校园服务网络;同时,他还想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的业务,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项目,提升服务站的综合竞争力。
夕阳的余晖洒在服务站的招牌上,泛出温暖的光芒。林辰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同学们,心中满是憧憬。他知道,他们的创业故事,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而那些即将到来的挑战,都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