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晋绥军358团团部的岗哨便见一辆骡车缓缓驶来。车上覆盖着厚实的青布,车辕两侧插着的晋绥军军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这是王宇特意从楚云飞处借来的"通行证"。
王宇跳下车时,袖口还沾着露水。他对着门岗亮出昨日留下的铜制腰牌,径首走向会客厅。推开门的瞬间,浓烈的茶香扑面而来,楚云飞正往白瓷杯中斟茶,方立功则在一旁清点着金条,码放整齐的小黄鱼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王兄弟果然准时。"楚云飞放下茶壶,目光扫过骡车,"货都带来了?"
王宇抬手示意,楚云飞的副官孙铭立即掀开布帘。车厢内,木制药箱垒得整整齐齐,每箱都贴着醒目的红标,标有"消炎药""止血药"字样;一旁的麻袋装着绷带,粗略估算足有千余卷。方立功快步上前,抽出一卷绷带检查质地,又撬开一箱消炎药查看密封,甚至取出显微镜片仔细观察药粉成色。
"楚团长,这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凑来的。"王宇伸手接过楚云飞递来的茶盏,轻抿一口,"平安城的日军药库戒备森严,弟兄们扮成送菜的才混进去......"他话未说完,方立功己点头确认:"药品无误,数量也够。"
楚云飞将五十根金条推到桌前,忽然话锋一转:"听闻王家沟在挖地道?"王宇握茶盏的手微微收紧,随即笑道:"不过是防着鬼子扫荡,挖些藏身的地洞罢了。楚团长若不嫌弃,改天来尝尝山里的野味儿?"
交易完成,王宇将金条收入背包中,转身他踏出会客厅时,正撞见一队士兵搬运药箱,为首的军官低声嘟囔:"这些药,够咱们撑过几场硬仗了......"
第二天,八路军新一团团部,李云龙正自己坐在炕上喝着地瓜烧吃着花生米。警卫员来报,说有一个叫王宇的人要见你。说有笔交易要和你谈。
八路军新一团团部内,李云龙坐在土炕上,听到警卫员报告有人求见,他抹了抹嘴:"让他进来。"
王宇跨进门槛,见屋内陈设简陋,墙上挂着几张作战地图。他礼貌地行了个军礼:"李团长,打扰了。
我叫王宇,两人有寒暄了一会,王宇单刀首入,李团长我有些紧俏物资,想和您做笔交易。"说着,他将背着的木箱轻轻放在桌上,打开后露出整齐码放的消炎药、止血药和绷带。
李云龙放下酒碗,目光落在药箱上:"小王同志,你这药来得可真是时候。现在药品比金子还金贵,你打算怎么个交易法?"
"除此之外,我还有三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九十发炮弹。"王宇接着说道,"我想用这些换50辆黄金和10000大洋。咱们都是抗日队伍,我保证价格公道合理。"
一旁的张大彪闻言,惊讶地凑过来查看:"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弄来的?"
特殊渠道。王宇回答道:
李云龙沉默片刻后说:"小王,你这买卖确实划算。只是黄金大洋不是小数目,得容我准备准备。"
"没问题,李团长。"王宇点头,等您准备好了,首接来王家沟和我交易就行。"
临走时,李云龙起身相送,拍了拍王宇的肩膀:"小王同志,这次交易要是成了,可帮了新一团大忙。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王宇握着李云龙的手,郑重道:"都是为了打鬼子,应该的。期待和新一团的合作。"说着踏出了团部大门。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王家沟村口的老槐树下来了一队八路军。李云龙坐在马背上,身旁的张大彪带着二十多个战士,赶着装满黄金大洋的马车,车辕上还捆着成箱的手榴弹当作添头。
王宇早就在村口等候,见李云龙到了,立刻迎上去:"李团长,您可来了!"
"让小王同志久等了!"李云龙翻身下马,指着身后的马车,"五十两黄金,一万块大洋,一分不少。另外,这二十箱手榴弹,算是老哥我的一点心意。"
王宇招呼村里的民兵,将药品和绷带抬了出来,又带着李云龙一行人来到村后的山洞。山洞里,三门九二式步兵炮擦得锃亮,九十发炮弹整整齐齐码放在防潮垫上。
张大彪围着火炮转了两圈,忍不住赞叹:"好家伙,保养得真不错!"说着又打开炮弹箱检查,确认无误后,朝李云龙点点头。
李云龙掏出怀里的酒壶灌了一口,递给王宇:"小王,你这买卖做得敞亮!以后要是还有好货,可别忘了老哥我!"
王宇接过酒壶,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下肚:"李团长放心!咱们都是打鬼子的,只要有货,肯定先想着新一团!"
交易完成后,八路军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火炮和炮弹装上马车。临走时,李云龙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塞给王宇:"这是当年在战场上缴获的,送给你留个念想。以后有难处,拿着它去新一团找我!"
王宇推辞不过,只好收下:"李团长,这份情我记下了!等打跑了鬼子,我请您到王家沟喝庆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