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 第45章 穷追不舍

第45章 穷追不舍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西陲:左宗棠抬棺征西纪实
作者:
水月星君
本章字数:
307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戈壁的夜风像刀子般刮过刘锦棠的脸颊,他勒住马缰,望着远处沙俄边境的轮廓在月色里若隐若现。白彦虎的残部就在前方三十里处,篝火的微光在沙丘间闪烁,像一群垂死的萤火虫。

“爵帅,歇会儿吧?弟兄们两天没合眼了。” 邓增的声音带着沙哑,他的坐骑喷着响鼻,蹄子在沙地上刨出浅坑。刘锦棠摇头,指着前方的篝火:“白彦虎手里有从阿古柏那里抢来的金银,跑不快。再追三十里,就能咬住他的尾巴。”

话音刚落,就见侧翼的沙丘后转出几个黑影。为首的是个哈萨克族青年,羊皮袄上别着把镶银的小刀,他对刘锦棠比划着:“白彦虎的人,在前面的河谷里杀了我们的牧人,抢走了羊群。我们知道有条近路,能抄到他们前面。”

刘锦棠翻身下马,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多谢兄弟。事成之后,赏你们十匹好马。” 青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我们不要马,只要能报仇!” 他转身吹了声口哨,十几个哈萨克骑手从沙丘后冲出,手里的套马杆在月光下划出银弧。

与此同时,邓增正率另一路兵马追击伯克?胡里。伯克?胡里带着阿古柏的灵柩,走得很慢,沿途的维吾尔族百姓不断向清军报信,有人甚至故意把牛羊赶到路上,挡住伯克?胡里的去路。行至喀拉库勒湖畔,伯克?胡里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 湖水对岸,一群柯尔克孜族牧民举着长矛列阵,为首的老者挥舞着清廷赐予的腰牌,高声用维吾尔语喊道:“留下灵柩,饶你们不死!”

伯克?胡里看着灵柩上的金鹰旗残片,突然拔出马刀砍断绳索:“烧了它!不能让我爹的尸骨落在清军手里!” 火焰很快吞噬了灵柩,阿古柏的尸骨在火中发出噼啪声,金鹰旗的残片烧成灰烬,被湖风吹散在水面上,像一群黑色的蝴蝶。

次日黎明,刘锦棠的追兵终于在中俄边境的峡谷里堵住了白彦虎。白彦虎的残部困兽犹斗,用俄制步枪向清军射击。刘锦棠身先士卒,马刀劈断对方的枪管,鲜血溅在他的脸上,与晨霜混在一起。激战中,白彦虎中了一枪,被亲兵架着逃进峡谷深处,那里飘扬着沙俄的三色旗。

“爵帅,不能再追了!” 邓增拉住刘锦棠的马缰,“过了峡谷就是沙俄地界,朝廷有令,不得越境。” 刘锦棠望着峡谷深处的三色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最终将马刀插回鞘中:“把白彦虎的余孽都清理干净,让他看看,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休想再踏足中国一步!”

清军班师的消息传开,南疆各族百姓纷纷涌向路边。库车的维吾尔族姑娘们跳起了麦西来甫,阿克苏的回族老汉们敲着纳格拉鼓,连一向腼腆的柯尔克孜族牧人也唱起了牧歌。刘锦棠坐在马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突然听见有人喊:“左大人的桑苗运到了!”

他翻身下马,跟着人群来到城边的空地。那里堆着刚运来的桑苗,根系还带着的泥土。有个浙江来的蚕农正给各族百姓演示如何栽种,他的江南口音里混着维吾尔语的词汇,竟也说得流利。刘锦棠捡起一株桑苗,发现叶片上还沾着几滴露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爵帅,左大人的信。” 亲兵递来一封快信。刘锦棠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达坂、托克逊、库车、阿克苏皆复,南疆八城,指日可待。善抚百姓,勿骄勿躁。” 他将信纸折好揣进怀里,抬头望向天山,雪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一把把插在大地的利剑,守护着这片失而复得的土地。

三日后,刘锦棠在阿克苏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收复喀什噶尔的计划。各族伯克纷纷献策,有人说喀什噶尔的城门钥匙藏在某座清真寺的穹顶下,有人说守城的士兵里有不少是被迫当兵的,愿意作内应。刘锦棠听着众人的建议,手指在地图上的喀什噶尔位置重重一点:“传令下去,三日后,兵发喀什噶尔!”

议事厅外,各族百姓正在栽种桑苗。浙江蚕农教大家如何修剪枝叶,维吾尔族老人用坎土曼挖坑,回族妇女提着水桶浇水,孩子们则在桑苗间追逐嬉戏。刘锦棠走出议事厅,看着这忙碌的景象,突然觉得,这些刚种下的桑苗,比战场上的红旗还要鲜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