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聚落人口的急剧增加,管理上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新来的流民和散兵,与小王村的原住民生活习惯不同,对简宇建立的规矩理解也各异,各种矛盾和冲突开始频繁出现。
有人因为分配的食物多寡而争吵斗殴,有人偷偷藏匿集体劳作的工具,甚至有人开始拉帮结派,挑战李明和魏老建立的初步秩序。更让简宇头疼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在私下里散播谣言,说他是“妖人”,说他带来的技术是“妖术”,试图煽动那些愚昧的民众,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简宇知道,仅靠他和李明、魏老几个人,己经无法有效管理这个日益庞大的社群。他需要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符合这个时代背景,又能体现自己管理理念的制度。
他脑中有现代的法律、民主、人权等概念,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天方夜谭。法律没有基础,公平没有土壤,民主更是痴人说梦。
“主公,治乱世,需用重典,也需以德化人。”在这关键时刻,魏老的作用凸显了出来。他这位曾经的州府仓曹,对古代的律法、礼制、乡约了如指掌,更懂得如何与这个时代的人打交道。
魏老成了简宇的“首席法律顾问”和“文化部长”。他根据简宇提出的“公平、公正、奖惩分明”的原则,结合古代的律令条文和乡规民约,帮助简宇起草了一套简易的管理法案——《聚落民约》。
这份民约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规定了聚落成员的基本行为规范:禁止偷盗、斗殴、强抢、散播谣言等。违者,将根据情节轻重,受到相应的惩罚——从扣罚口粮、公开劳动,到鞭笞,甚至是驱逐出境。
同时,民约也设立了奖励机制。在生产、建设、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者,可以获得额外的食物、布匹,甚至优先分配更好的住所。
为了保证民约的执行,魏老提议设立一个“公议堂”,由他本人主持,并邀请聚落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各生产小队的代表参加。所有内部纠纷,都拿到公议堂上公开调解;所有触犯民约的行为,都在公议堂上公开审判。
这套制度,既有法家的严苛,又有儒家的教化,更融入了简宇现代管理中“公开透明”和“激励机制”的思想。
当第一批因为偷盗粮食而被公开审判、并被罚去清理茅厕的人出现时,整个聚落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慑。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人,立刻收敛了起来。而当第一批因为改良工具、提高产量而获得额外奖励的工匠,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领走奖品时,所有人的生产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魏老,就像一个完美的翻译器,将简宇那些超前的现代思想,转化成了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在他的帮助下,聚落的秩序迅速稳定下来,虽然暗流依旧存在,但至少,一切都有了规矩,有了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