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县长空降后,我疯狂进步
女县长空降后,我疯狂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女县长空降后,我疯狂进步 > 第85章 以柔克刚

第85章 以柔克刚

加入书架
书名:
女县长空降后,我疯狂进步
作者:
张大仙女
本章字数:
4620
更新时间:
2025-07-08

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高阳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担忧的,有幸灾乐祸的,更多的是观望。

“宋书记,我们准备了完整的论证报告。”

高阳面不改色,示意工作人员递上文件夹,“这是省交通设计院的三套比选方案,以及省发改委的批复文件。变更后的路线不仅服务江水镇,还能辐射周边三个乡镇,受益人口增加8万,完全符合省里'交通扶贫'的政策导向。”

宋墨林翻看文件,眉头越皱越紧:

“技术参数呢?这段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怎么控制?”

这正是高阳预料中的刁难,他从容地指向展板上的剖面图:

“宋书记请看,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桥梁技术,跨谷部分设计为连续钢构桥,虽然初期投入增加15%,但使用寿命延长30年,维护成本降低40%。这是省院王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个月您在市科技大会上还表扬过这个创新。”

人群中传出几声轻笑。

宋墨林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高阳如此熟悉业务,甚至引用了他自己的讲话。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

宋墨林合上文件,语气转冷,“我看你们征地拆迁进度滞后,这会影响整个工期吧?”

高阳早有准备:

“征地己完成92%,剩余8%是国有林地,林业局正在走审批程序。我们创新采用了'先安置后拆迁'模式,目前零上访、零强拆,上周省信访局还专门发文表扬了这一做法。”

宋墨林一时语塞,转身走向下一个参观点。

考察团来到一片刚平整好的工地,宋墨林突然蹲下,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

“土质这么差,路基怎么保证质量?你们检测过承载力吗?”

陪同的工程师刚要回答,高阳抢先一步:

“宋书记真是行家,一眼就看出关键问题。”

他示意助手拿来检测报告,“这里原是河滩地,我们进行了全面换填,采用6%水泥改良土,这是第三方检测数据,各项指标均超规范要求20%以上。”

宋墨林扫了眼报告,突然指着远处一片未拆除的民房:

“那户怎么回事?钉子户?”

高阳心中一紧——那是江水镇唯一的五保户张奶奶家,因老人不愿离开生活了六十年的老屋,项目组专门调整了设计,保留了她的小院。

“宋书记,那是我们特意保留的。”

高阳声音坚定起来,“张奶奶今年八十八岁,无儿无女,我们尊重老人意愿,同时体现了政府工作的人性化,省报还专门报道过这个案例。”

“胡闹!”

宋墨林突然提高音量,“为了一个人影响整个工程进度?你们这是典型的本位主义!高速公路是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

现场鸦雀无声,高阳深吸一口气,正要回应,邓启铭突然插话:

“宋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整改,高阳啊,基层工作要讲原则,不能感情用事。”

高阳听出了邓启铭的暗示,但他没有退缩:

“宋书记,邓县长,我们计算过,绕行方案只增加0.3%的工程预算,但收获了群众的真心支持。上周张奶奶还主动给施工队送自己种的蔬菜,我认为,这就是您常说的'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

宋墨林脸色阴沉,显然没料到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敢这样顶撞他。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沉默。

高阳掏出手机,发现是沈清婉发来的短信:

“坚持一会,我马上到。”

这个意外的短信让高阳心头一暖,他抬头迎上宋墨林的目光:

“宋书记,前面是我们的样板段,请您指导。”

接下来的视察中,宋墨林明显加快了节奏,对每个环节都提出尖锐质疑,但高阳凭借扎实的准备一一化解。

当考察团来到临时指挥部休息时,宋墨林把高阳叫到了角落。

“高阳同志,有句话我不得不说,你们年轻人啊,有冲劲是好事。”

宋墨林压低声音,眼镜后的目光冰冷,“但别以为攀上高枝就可以目中无人,有人能把你捧上去,有人就能把你拉下来。”

高阳心头一震。

“宋书记,我只对事不对人。”

高阳平静回应,“这个项目对临源县几十万百姓太重要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宋墨林正要再说什么,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沈清婉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套装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县电视台的记者。

“宋书记,抱歉我来晚了。”

沈清婉微笑着伸出手,“听说您对我们的工作提了很多宝贵意见?”

宋墨林表情瞬间变得和蔼:

“清婉同志来了就好,你们这位高阳同志,很有个性嘛。”

沈清婉看了高阳一眼,那目光中竟带着一丝赞许:

“高阳同志业务能力强,原则性更强,这正是我们临源县干部的特质,宋书记,不如我们去会议室详谈?您对全市交通规划的高瞻远瞩,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高阳识趣地退后几步,让两位领导走在前面。

他注意到沈清婉三言两语就把宋墨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既化解了危机,又维护了县里的立场。

于是高阳对沈清婉高超政治水平的敬佩之心,又增添了几分....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

高阳引导考察团车队离开开发区,没有驶向县城的高档酒店,而是拐进了一条乡间小路。

“高主任,这是去哪?”

坐在副驾驶的县府办副主任赵明低声问道,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青山农家乐,地道的江水镇风味。”

高阳转动方向盘,语气平静,“沈书记要求接待从简,突出地方特色。”

车队停在一座竹林掩映的农家院落前。

木栅栏上爬满牵牛花,院中几张原木桌椅,角落里散养着几只土鸡,穿着蓝布褂子的老板娘热情迎出来,手上还沾着面粉。

宋墨林下车时,皮鞋踩上泥地,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掸了掸西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简陋的院落。

“宋书记,这里虽然简陋,但食材都是现摘现杀,手艺是祖传的。”

高阳引着众人入座,“特别是他们的竹筒饭和山泉鱼,连省里来的领导都赞不绝口。”

邓启铭凑到宋墨林耳边:

“这高阳搞什么名堂?我都安排好在临江春了...”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