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只要你配合。”
“怎么配合?”陈志远急切地问。
“第一,恢复真实的用工需求数据;第二,写一份说明,解释之前的数据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要求修改的;第三,投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并且在网络上发表全力支持这次建设的文章。”
陈志远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邓县长那边……”
“沈副县长会处理好县里的事。”高阳意味深长地说,“你只需要考虑,是选择眼前的蝇头小利,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实惠。”
李小白适时补充:“陈老板,培训中心建成后,你们厂可以优先挑选毕业生,用工荒问题能从根本上解决。”
陈志远沉默良久,突然拍了下桌子:“干了!高书记,我这就让人事重新统计数据,马上发表相关文章!”
离开电子厂时,夕阳己经西斜。李小白抱着文件跟在后面,突然轻声说:“高书记,您真厉害。”
高阳回头看她:“怎么说?”
“您没有硬碰硬,而是找到了企业的真正需求。”李小白的眼睛在夕阳下闪着光,“这样既不得罪上面,又能把事情办成。”
回程的路上,李小白似乎放松了许多,甚至主动聊起了镇里的一些趣事。当车子经过一家奶茶店时,高阳突然靠边停车。
“等我一下。”他说着下了车。
几分钟后,高阳拿着两杯冰镇柠檬茶回来,递给李小白一杯:“解解暑。”
李小白接过饮料,指尖不小心碰到高阳的手,她像触电般缩了一下,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谢谢高书记。”
高阳假装没注意到她的反应,发动车子继续前行。但心里却想起了早上在沈清婉家中的情景,那件丝质睡袍下的曼妙身姿,还有她似笑非笑的眼神……
“高书记?”李小白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前面路口右转就是我家,您把我放在那里就行。”
高阳点点头,在路口稳稳地停下车子。李小白下车前犹豫了一下:“高书记,今天的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包括秦镇长?”高阳半开玩笑地问。
李小白认真地点点头:“包括秦镇长。”
看着李小白远去的背影,高阳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拨通了沈清婉的电话。
“清婉,搞定了。”他简短地说,“陈志远答应了我们的条件。”
电话那头传来沈清婉轻快的笑声:“我就知道你能行。”
高阳目送李小白的背影消失在小区门口,那纤细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她走路时马尾辫轻轻摇晃的样子,让他想起大学时代暗恋过的学姐。高阳摇摇头,发动车子驶向自己位于镇中心的公寓。
车内还残留着李小白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混合着柠檬茶的清爽气息。高阳按下车窗,让傍晚的风吹散这若有若无的撩拨。他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回到家中,高阳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衬衫,冲了个冷水澡。水流冲刷着他结实的身体,也带走了白天的疲惫。他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那张棱角分明的脸,眼角己经有了细纹,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初到林源县时一样。
擦干头发,高阳换上舒适的居家服,给自己倒了杯冰镇啤酒。他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调出产业工人培训中心的规划方案。屏幕的蓝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修改着方案中的细节。
时钟指向晚上八点,高阳拿起手机,点开与邓启铭的微信对话框。他斟酌着词句,手指在屏幕上轻点:
“邓县长,打扰了。想请问一下林源县那边镇上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项目,拨款审批进展如何?昌明电子厂这边己经准备好了配套支持,就等县里的资金到位了。”
消息发出后,高阳盯着屏幕,想象着邓启铭看到这条信息时的表情。他端起啤酒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浇不灭胸中那团火。
手机很快震动起来。邓启铭的回复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高书记,审批流程很复杂,不是我说了算的。现在财政紧张,能调动的资金很有限。”
高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指飞快地打字:
“理解县里的难处。不过昌明电子厂陈总今天表态,愿意全力配合我们工作,甚至提出可以垫付部分启动资金。如果县里能拨一点,哪怕很少,也能解燃眉之急。”
发完这条,高阳又补了一句:
“陈总还特意提到,之前对用工需求的统计有误,实际缺口比上报数据大得多。他们己经在重新整理材料,准备向县里说明情况。”
这次,回复来得慢了许多。高阳能想象邓启铭在办公室暴跳如雷的样子——他明明己经私下跟陈志远打过招呼,要求压低用工数据,怎么突然变卦了?
邓启铭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高阳给他发来的信息,心中一阵恼火,他拿起旁边的马克杯恨铁不成钢的砸到了地下,嘴里说着:“他妈的,这狗屁高阳耍了什么把戏,陈志远明明说好了数据的事情,怎么现在又突然变卦了!”
五分钟后,邓启铭的回复终于来了,字里行间透着勉强维持的官腔:
“既然企业这么支持,县里当然要配合。我会让财政局优先处理这个项目的拨款申请。不过高书记,做事要按程序来。”
高阳胜利地笑了,他知道邓启铭现在这皮笑肉不笑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陈志远手中的证据——那份被要求修改数据的录音和书面说明,足以让邓启铭在县委常委会上难堪。
“感谢邓县长支持。明天我就让镇里把完整方案报上去,争取下周开协调会。”高阳礼貌地结束了对话,然后仰头喝光了杯中的啤酒。
放下手机,高阳走到阳台上,望着镇中心的夜景。远处昌明电子厂的厂房灯火通明,夜班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他想起今天在车间看到的场景——工人们汗流浃背地操作着机器,因为人手不足,每个人都要兼顾两三道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