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再次降临,陈家堂屋的油灯依旧在风中摇晃。
吃过晚饭,母亲收拾完碗筷,坐在陈砚墨身旁。
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看似不经意地开口:
“墨儿,娘问你,你还喜欢隔壁村的小乐不?”
陈砚墨正低头整理白天记录的养猪笔记,
闻言手一顿,整个人瞬间懵住。
“小乐?”
他在脑海里疯狂搜索这个名字,却毫无印象,心里暗自思忖:
“难道是之前的原身喜欢?”
“可我对这人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啊。”
父亲坐在一旁,吧嗒着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他瞥了儿子一眼,说道:
“你小子,别装糊涂。”
坐在角落认真写作业的陈砚韬抬起头,好奇地凑过来:
“大哥,小乐是谁呀?”
“是不是那个会编好看竹篮的姐姐?”
“我在集市上见过她!”
陈砚朗也跟着起哄:
“三弟,你就别打趣大哥了,没瞧见他脸都红了?”
陈砚墨瞪了两个弟弟一眼,无奈地摇摇头。
见儿子一脸茫然,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眼神里满是关切:
“你这孩子,怎么还糊涂上了?”
“就是隔壁村王媒婆常提起的那个姑娘,模样俊俏,还心灵手巧。”
“以前你总爱往人家村子跑……”
陈砚墨这下彻底明白过来,
看来是原身和这小乐有些渊源。
可自己毕竟不是原来的陈砚墨,
对儿女情长暂时也没有心思。
他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看着母亲,语气诚恳:
“娘,我还不打算结婚。”
“现在咱家刚开始养猪,竹制品生意也在关键时候,我想先把精力都放在这些事儿上。”
“等日子过得红火些,再考虑终身大事。”
父亲敲了敲烟袋锅,烟灰簌簌落在地上,沉声道:
“你娘说得在理,婚姻大事也不能总耽搁。”
“不过既然你有想法,就先把家里的营生做好,别让我们失望。”
说着,他伸手拍了拍陈砚墨的肩膀,
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衫传来,带着沉甸甸的期许。
母亲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陈砚墨的头,就像小时候那样:
“娘知道你懂事,一心想着为家里打拼。”
“可这婚姻大事也不能总拖着,小乐是个好姑娘,错过了可惜……”
“娘!”
陈砚墨赶忙打断母亲的话,
“您就别操心了,等时机到了,我自然会考虑。”
“您和爹把身体照顾好,帮我多盯着家里的事儿,比啥都强。”
说着,他拿起笔记,故意转移话题,
“您看,三弟研究的饲料配方,我觉得还能再优化优化……”
陈砚韬眼睛一亮,立刻凑到大哥身边,指着纸上的数据说道:
“哥,我在学校查了新的资料,这个比例要是再调整一下,说不定能提高饲料转化率!”
父亲凑过来看了看纸上的内容,眉头微皱:
“配方是个精细活儿,可别马虎。”
他指了指某个数据,
“这里是不是再斟酌斟酌?”
“当年我跟着老把式喂猪,有些门道还得结合实际。”
父子三人你一言我一语,
热烈地讨论起养猪的细节。
母亲看着儿子们专注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没再继续追问。
她的目光又转向一旁帮忙收拾工具的陈砚朗,开口说道:
“朗子,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找个媳妇成家了。”
“隔壁村李婶儿家的闺女……”
陈砚朗挠了挠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眼神瞟向大哥:
“大哥都不急,我着啥急啊?”
“现在家里这么多事儿,养猪、收竹制品,我得帮着大哥把家业撑起来再说!”
陈砚韬也跟着附和:
“对!等咱们家养猪赚了大钱,到时候给二哥找个全县城最漂亮的媳妇!”
父亲听了,笑着踢了踢陈砚朗的脚:
“就你小子鬼精!”
“不过说得也在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母亲又好气又好笑,用鞋底轻轻拍了拍陈砚朗的腿:
“就你鬼精!”
“行,等你们把日子过好了,看娘不给你们找个顶好的媳妇!”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陈家院子里。
陈砚墨正和陈砚朗忙着给猪舍清理粪便。
陈砚韬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
看到两个哥哥忙碌的身影,他放下书包,拿起一把小铲子:
“哥,我帮你们!反正离上课还有一会儿。”
陈砚朗首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
“快别瞎掺和,好好读书才是正事!”
陈砚墨也停下手中的活,
“听你二哥的。”
陈砚韬被大哥推着走,还一步三回头地喊:
“哥,放学回来我帮着你们干活!”
父亲扛着锄头路过,见状放下锄头,
拿起一旁的铁锹,闷声加入劳作:
“你们俩小子,这么大的活儿也不知道叫上我。”
突然听见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脚步声,
伴随着竹篾碰撞的沙沙声。
“墨儿,朗子,快别忙活了!”
母亲从堂屋探出头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小乐来啦!”
陈砚墨手中的铁锹猛地一顿。
父亲瞥了儿子一眼,
悄悄用胳膊肘顶了顶他:
“还愣着干啥?去帮忙啊。”
陈砚朗夸张地叹了口气:
“唉,看来大哥是被小乐姑娘的美貌迷晕了!”
陈砚墨又羞又恼,却又拿弟弟没办法,
只能瞪了他一眼,转身去迎接小乐。
他首起腰,转身望去,只见院门口站着一位扎着红头绳的姑娘。
她身形纤瘦,眉眼弯弯,
背上沉甸甸的竹背篓压得她肩膀微微倾斜,
却依然走得稳健。
她的鬓角沾着些许细碎的汗珠,
在晨光下闪闪发亮,
手中还拎着几个做工精巧的小竹篮。
母亲望着小乐,心里却清楚,小乐的母亲并不满意陈砚墨。
对方更看好二房的国强,他家兄妹两人,负担相对轻些。
而且国强还有修自行车的手艺,在小乐母亲眼中,是更稳妥的选择 。
可母亲偏觉得自家墨儿踏实能干,
又有头脑,怎么就配不上小乐了?
“婶子,我编了些背篓和竹篮,想着你们家收竹制品,就送过来了。”
小乐的声音像山间的清泉般清甜,她轻轻将背篓放在地上。
目光不经意间与陈砚墨对上,
又迅速羞怯地低了下去,耳尖泛起一抹红晕。
母亲快步迎上去,一把拉住小乐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快进屋喝口水,看把孩子累的。”
说着,还不忘朝陈砚墨使眼色,
“墨儿,还愣着干啥?”
“快帮小乐把东西搬进来!”
陈砚墨这才回过神来,
尴尬地挠挠头,
上前接过小乐手中的竹篮。
“谢、谢谢,这些做工真好。”
他憋红了脸,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
小乐轻声道:
“陈大哥过奖了。”
母亲拉着小乐往堂屋走,嘴里念叨着:
“以后可别这么客气,想过来玩就尽管来。”
“你对墨儿……”
“娘!” 陈砚墨急得大喊,生怕母亲说出更让他窘迫的话。
父亲在一旁呵呵首笑,朝陈砚朗使了个眼色。
陈砚朗立刻心领神会,故意提高嗓门:
“哥,你平时谈生意时那股子机灵劲儿呢?”
“咋见了小乐姑娘就变哑巴了?”
陈砚墨瞪了弟弟一眼,
转身躲进了堆放竹制品的仓库,
心脏却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他靠在冰凉的竹墙上,
脑海里全是小乐泛红的脸颊和温柔的眼神。
父亲看着儿子的背影,笑着摇摇头,低声对母亲说:
“随他们年轻人去吧。”
“咱们把家里的事儿顾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