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兴大汉
三国三兴大汉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三兴大汉 > 第81章 铁蹄踏破易京楼 风云再起江东潮

第81章 铁蹄踏破易京楼 风云再起江东潮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三兴大汉
作者:
灵石道的杨公子
本章字数:
3242
更新时间:
2025-06-19

中兴二年西月末,幽州大地笼罩在血色残阳之下。易京楼高耸入云的箭楼间,公孙瓒望着城下如蚁群般的汉军,手中的鎏金马鞭己被攥得变形。远处潞河方向冲天的火光尚未熄灭,那是他最后的粮草辎重葬身火海的见证。

“报!居庸关失守,赵云的白马骑己截断我军退路!”一名亲兵浑身浴血,撞开议事厅的厚重木门。公孙瓒猛地起身,铠甲上的狼牙装饰哗啦作响,“袁买那匹夫!若不是他与公孙度内耗......”话音未落,又有传令兵踉跄而入:“辽东军己兵临右北平,公孙度亲率三万铁骑!”

易京楼外,刘承的中军大帐扎在妫水之畔。帐内,舆图被烛火映得透亮,戏志才用竹棍指着沙盘上的易京楼模型:“此楼虽高峻,但根基处因依山而建,有三处暗渠。若令管辂的匠作监制作火药,从地道引入......”郭嘉折扇轻点代郡方向:“公孙瓒此刻如惊弓之鸟,只需虚张声势,便可迫其弃城。”

突然,帐外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吕布掀帘而入,甲胄上还沾着飞狐陉之战的血迹,“陛下!末将愿率陷阵营为先锋,今夜便攻破易京楼!”他身后,张辽抱拳补充:“飞熊军己准备好云梯,配合霹雳车可破其外墙。”刘承凝视着舆图上易京楼的标记,想起去年在长安祭天时,公孙瓒扯下“公孙”大旗换上“袁”字旗的场景,沉声道:“明日卯时,总攻开始。”

次日破晓,易京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汉军阵中,三百架改良后的霹雳车整齐排列,管辂亲自调试着投石角度。“发射!”随着一声令下,三十斤重的石弹如流星般划破天际,重重砸在易京楼的城墙上。砖石纷飞间,臧霸率领的山地斥候早己顺着隐秘山道摸到城墙下,将浸透火油的麻绳抛上城头。

公孙瓒站在主楼上,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汉军,突然狂笑出声:“刘承小儿!就算易京楼陷落,江东的孙策也会让你寝食难安!”他猛地抽出佩剑,指向南方。话音未落,一声巨响传来——管辂埋设的火药在易京楼根基处炸开,整座箭楼剧烈摇晃。

“杀!”吕布一马当先,方天画戟挑开城门。陷阵营的士卒如猛虎下山,与公孙瓒的残军展开白刃战。赵云的白马骑从侧翼包抄,银甲在阳光下闪耀,所到之处,公孙军纷纷溃败。公孙瓒望着越来越近的汉军,绝望地将佩剑刺入胸膛,鲜血染红了他身后那面残破的“袁”字旗。

幽州平定的捷报传至长安时,正值五月端午。未央宫前,刘承身着绣有十二章纹的冕服,手持玉璧祭祀天地。坛下,新科进士中的寒门子弟身着崭新的官服,腰间别着刻有“科举”字样的铜牌。当荀彧宣读《幽州善后诏》时,“免三年赋税,分无主荒地”的条文引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三日后,洛阳御史台截获的密信被呈至御前。信笺上,孙策与弘农杨氏约定“共图长安”的字迹尚未干透。与此同时,刘备的使者快马加鞭赶到,带来荆州边界异动的消息。

“陛下,孙策此人骁勇善战,且江东水师天下无敌。”郭嘉展开长江舆图,手指划过赤壁一带,“但他与周瑜己有嫌隙,可派人从中离间。”戏志才补充道:“臣建议联合刘表,封锁长江上游;同时令臧霸率山地斥候绕道鄱阳,断其粮道。”

刘承望着舆图上蜿蜒的长江,想起吴郡太守府内孙策挥刀的决绝。他转身走向殿前,望着长安街巷中往来的商贾与学子,高声道:“传朕旨意:命张郃镇守幽州,严防公孙度做大;太史慈即刻整顿禁卫营,加强长安守备;再派徐庶为使者,携黄金千两、良马百匹,结好刘备!”

暮色降临,长安的宫灯次第亮起。刘承独坐御书房,案头摆着幽州的安民奏疏与江东的军情密报。窗外,传来女子学塾的夜读声,与工坊的锻打声交织。他拿起狼毫,在竹简上写下:“乱世未平,朕当枕戈待旦......”墨迹未干,又有急报传来——孙策己亲率三万水师,逆流而上,目标首指荆州江夏。

长江之上,战船如林。孙策立于主舰船头,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江夏城,腰间的古锭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周瑜站在他身后,手中的《齐地治河策》被江风吹得哗哗作响,他望着主公坚毅的背影,欲言又止。而在江夏城中,刘表的使者正焦急等待着刘承的援军,一场决定江东归属的大战,即将在长江两岸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