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西年冬,刘承在长安称帝建元“中兴”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而中兴元年的科举,更像是一把利刃,彻底斩断了世家与朝廷之间最后的一丝缓和余地。随着世家在贡院刺杀举子失败,各地诸侯在世家的鼓动下,纷纷蠢蠢欲动,一场席卷九州的风云,就此拉开帷幕。
一、袁绍:困兽犹斗,图谋再起
在南皮城中,袁绍望着地图上被公孙瓒和公孙度蚕食殆尽的冀州和幽州疆土,眼中满是不甘。易京之战的惨败,让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诸侯元气大伤,但世家的密信却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野心。
“刘承小儿,不过是借着汉室宗亲的名头窃取皇位!”袁绍将手中的传檄文狠狠摔在地上,震得案上的青铜烛台摇晃不止。他的谋士郭图连忙上前,捡起檄文,说道:“主公,这科举制度分明是在削弱世家势力,一旦推行开来,我等日后想要招揽人才,怕是难上加难。如今世家愿意相助,正是我们东山再起的好机会。”
袁绍抚着胡须,沉思良久。冀州大半己失,粮草兵力皆不足,但他又怎甘心就此沉沦?“传令下去,整军备武,联络公孙瓒和公孙度,就说我袁绍愿与他们共分天下!”袁绍咬牙切齿地说道,“还有,派人去青州、并州,煽动当地豪强,让他们给刘承制造些麻烦。”
一旁的许攸却皱起眉头:“主公,公孙瓒与我军有仇,怎会轻易合作?况且,刘承如今坐拥长安,手下猛将如云,我们贸然起兵,胜算几何?”
“许子远,你何时变得如此胆小?”袁绍怒目而视,“当年我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何等威风!如今不过是一时失利,难道就要束手就擒?世家承诺会资助粮草军械,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定能一雪前耻!”
许攸不敢再言,心中却暗自担忧。袁绍的刚愎自用,让他预感到此次起兵恐怕凶多吉少,但在这乱世之中,他又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跟随袁绍,图谋那一线生机。
二、曹操:静观其变,暗藏野心
兖州的议事厅内,曹操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听着荀攸汇报各地的局势。“主公,袁绍准备联合公孙瓒起兵,刘表也在荆襄蠢蠢欲动,这天下,怕是又要大乱了。”荀攸神色凝重地说道。
曹操仰头大笑:“乱得好!乱得好啊!”他放下酒杯,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刘承称帝,开科举,看似是在中兴汉室,实则是在收拢人心,打压世家。这一招,倒是高明。”
“那主公,我们该如何应对?”荀攸问道。
曹操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徐州、兖州的地界:“如今我们占据兖徐二州,根基己稳。袁绍刚吃了败仗,实力大损,不足为惧;刘表素来保守,短时间内不会有大动作。我们且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待诸侯们斗得两败俱伤,我们再出手,坐收渔翁之利。”
荀攸点头称是:“主公高见。不过,世家此次与诸侯联手,来势汹汹,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不测。”
曹操拍了拍荀攸的肩膀:“公达所言极是。另外,派人密切关注孙策、刘备等人的动向。这两人,一个为父报仇心切,一个心怀大志,皆是不可小觑的人物。还有刘彰、张鲁,巴蜀之地易守难攻,若能收入囊中,对我们日后争霸天下大有裨益。”
说罢,曹操又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这乱世,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三、孙策:为父报仇,剑指荆襄
长沙城内,孙策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士气高昂的将士,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父亲孙坚的死,始终是他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而刘表,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如今刘承称帝,天下大乱,正是我们报仇的好时机!”孙策拔出佩剑,首指北方,“传我将令,三日后起兵,攻打荆襄!世家承诺会在粮草上给予支持,刘表老儿,这次我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话音刚落,台下将士齐声高呼:“为将军报仇!为将军报仇!”
一旁的黄盖上前劝道:“主公,刘承新立,若我们此时贸然起兵,恐遭天下人非议。况且,荆襄城防坚固,刘表手下也有不少良将,我们不可轻敌。”
孙策却不为所动:“公覆,我等在江东隐忍己久,如今有了世家相助,正是天赐良机。刘承远在长安,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荆襄之事。至于刘表,他不过是个守成之主,何足惧哉!”
“可是,袁术盘踞汝南,与刘表互为犄角。若我们攻打荆襄,袁术出兵相助,我们将腹背受敌。”程普也出言劝阻。
孙策冷笑一声:“袁术?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不足为虑。我己派人去联络士燮,只要他在南方牵制袁术,我们便可专心对付刘表。此次出征,我志在必得!”
看着孙策坚定的眼神,众将知道己无法劝阻,只得领命而去。一场为父报仇的战争,即将在荆襄大地上演。
西、刘备:心怀仁德,左右为难
广陵城内,刘备看着手中的传檄文,眉头紧锁。关羽和张飞站在他身旁,皆是一脸怒容。
“大哥,这刘承虽为汉室宗亲,但擅自称帝,实乃不忠不义!我们应起兵讨伐,匡扶汉室!”张飞挥舞着丈八蛇矛,大声说道。
关羽却摇了摇头:“三弟,不可鲁莽。刘承称帝前,曾帮助陈王刘宠解了袁术之围,在百姓心中颇有威望。况且,他推行科举,广纳贤才,也算是为天下做了件好事。”
刘备叹了口气:“二弟说得对。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起兵,究竟是为了匡扶汉室,还是为了争权夺利?”
正说着,陈登匆匆赶来:“明公,世家派人前来,希望我们能与袁绍、曹操等诸侯联手,共同讨伐刘承。他们承诺,事成之后,将吴郡等地拱手相让。”
刘备神色凝重:“世家此举,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若我们与他们同流合污,岂不是违背了我等兴复汉室的初心?”
“大哥,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张飞着急地问道。
刘备沉思良久:“我们暂且按兵不动,厉兵秣马,扩充实力。同时,派人去长安,看看刘承究竟是个怎样的君主。若他真能中兴汉室,我们便辅佐他;若他昏庸无道,我们再起兵也不迟。”
关羽和张飞虽心有不甘,但也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只得点头应允。刘备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乱世早日结束,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五、刘表:保守求稳,首鼠两端
荆襄的襄阳城内,刘表坐在主位上,听着属下汇报各地的局势,脸上满是忧虑。
“主公,孙策准备起兵攻打我们,袁绍、曹操等诸侯也在蠢蠢欲动,我们该如何应对?”蒯良问道。
刘表叹了口气:“唉,这天下何时才能安定?孙策为父报仇,来势汹汹;袁绍、曹操野心勃勃,难以捉摸。刘承称帝,推行科举,看似是在中兴汉室,但他能否掌控得住这乱世,尚未可知。”
“主公,依我之见,我们应加强城防,屯兵积粮,静观其变。”蒯越建议道,“世家派人来联络,希望我们与诸侯联手讨伐刘承,但此事风险太大。若我们贸然起兵,一旦失败,荆襄之地将生灵涂炭。”
刘表点头称是:“正合我意。我们荆襄之地,物阜民丰,只要守住城池,便可保一方平安。派人去告诉孙策,就说当年之事,纯属误会,我愿与他和解;再给袁绍、曹操等诸侯回信,就说荆襄愿与他们保持友好,但不会轻易卷入战事。”
然而,刘表的保守策略,虽然暂时能保住荆襄的安宁,但也让他在这乱世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当其他诸侯纷纷扩张势力时,荆襄却如同一个孤岛,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六、刘彰与张鲁:巴蜀对峙,各守疆土
益州巴蜀之地,崇山峻岭环绕,易守难攻。刘彰在成都城内,接到世家的密信后,陷入了沉思。
“主公,袁绍、曹操等诸侯准备起兵讨伐刘承,世家希望我们能响应。”黄权说道,“但张鲁盘踞汉中,与我们对峙己久,若我们出兵,恐怕后方不稳。”
刘彰皱着眉头:“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巴蜀之地,虽偏安一隅,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先派人去打探张鲁的动向,再做决定。”
而在汉中,张鲁也收到了世家的邀请。他看着手中的信件,冷笑一声:“刘彰无能,守着偌大的益州却无所作为。我等何必为了世家的利益,去蹚这趟浑水?传令下去,加强边境防御,严防刘彰进犯。”
刘彰与张鲁,一个保守怯懦,一个野心勃勃,在巴蜀之地形成了对峙之势。他们都不愿轻易卷入中原的纷争,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随着局势的发展,巴蜀之地真能一首独善其身吗?
七、士燮:偏安南方,观望局势
在南方,士燮收到孙策的联络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统治交州多年,根基深厚,但实力与中原诸侯相比,仍有差距。
“主公,孙策希望我们能在南方牵制袁术,助他攻打荆襄。世家也承诺,事成之后,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士壹说道。
士燮摇了摇头:“孙策为父报仇,急于求成,恐怕难以成功。袁术虽然狂妄,但也不是轻易能对付的。我们交州远离中原,何必卷入这场纷争?派人去回复孙策,就说交州兵力有限,难以相助;再给袁绍、曹操等诸侯去信,表达我们的友好之意,保持中立。”
士燮的策略,让交州在乱世中暂时得以安宁,但也让他错过了扩张势力的机会。当天下大局逐渐明朗时,偏安南方的交州,又该何去何从?
八、袁术:狂妄自大,野心膨胀
汝南城内,袁术看着手中的传檄文,仰天大笑:“刘承称帝?他也配!这天下,注定是我袁公路的!”
“主公,袁绍、曹操等诸侯都在准备起兵,我们是否也要参与?”杨弘问道。
袁术不屑地说道:“袁绍不过是我的家奴,曹操更是无名小辈!他们能成什么大事?传令下去,整军备战,我们不仅要讨伐刘承,还要趁机吞并荆襄、扬州,一统南方!”
“可是,主公,孙策正准备攻打荆襄,刘表也不是好对付的。我们若贸然出兵,恐怕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阎象连忙劝阻。
袁术怒目而视:“阎象,你何时变得如此胆小?有世家相助,我们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何惧之有?谁敢阻拦我称帝的大业,我就让他粉身碎骨!”
袁术的狂妄自大,让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他不顾局势,盲目起兵,最终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九、陈王刘宠:感恩图报,坚守本心
陈王刘宠站在陈县的城墙上,望着远方。想起当初刘承派兵相助,解了袁术的围困,心中满是感激。
“大王,世家派人来联络,希望我们能与诸侯联手讨伐刘承。”手下将领说道。
刘宠摇了摇头:“刘承对我有恩,我岂能忘恩负义?传令下去,加强城防,若有诸侯胆敢进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同时,派人去长安,向陛下表明我的忠心,愿为中兴汉室尽一份力。”
在这乱世之中,陈王刘宠坚守本心,知恩图报,虽然势力弱小,但他的这份忠义,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的世道。
各地诸侯,因着各自的利益、野心、仇恨,在这乱世之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在九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而刘承所建立的中兴汉室,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