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 第66章 上达天听,下旨恩赐

第66章 上达天听,下旨恩赐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作者:
天莲噬鬼
本章字数:
4422
更新时间:
2025-06-27

回到县衙后,张远宗决定亲自前往安阳府,将水力筒车的事情汇报给安阳知府。

抵达安阳府的当天晚上,一封奏折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往京城方向飞奔而去。

炎炎夏日受害的不仅是边关百姓,南方陆陆续续出现干旱,各地的折子向鸟一样拼了命的往京城飞。

堆成小山一样的奏折几乎要将御书房的书案淹没。

萧承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只觉得身心俱疲。

“皇上,户部尚书在外求见。”

萧承景理了理龙袍,“宣。”

户部尚书双膝跪下禀告道:“启禀皇上,今夏南北十三省降水不足西寸,多地旱灾频发,恐秋后颗粒无收。”

“如今国库空虚,若是筹集军粮送往边疆,恐秋后无粮赈灾,还请皇上决断。”

萧承景冷声道:“边关粮草先行,户部先从民间筹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微臣遵旨。”户部尚书咬紧后槽牙,头磕在地上心里一口气堵得慌。

国库总共就那么点银子,这是要逼死人啊!

萧承景目光扫过案桌上的奏折,闭眼道:“擢礼部择吉日设祭坛于西郊行祈雨大典。”

太监麻溜地滚出御书房去宣旨。

可惜求了三次,别说雨、就连风都没有。

“启禀皇上,京城近日有流言传出,恐危害江山社稷。”御史双膝跪地,头叩在地上久久不起。

萧承景蹙眉:“什么流言?”

御史咽了咽口水,根本不敢抬头。

“天不雨,地生火,乃君无德,此乃上天警示…”

萧承景大怒,挥手将桌上的茶水掀飞在地。

“荒唐!朕登基以来勤政恤民、夙夜忧勤,何曾懈怠过?给朕查,这些流言到底是谁传出来的?竟敢如此中伤朕。”

“皇上息怒。”底下乌压压跪倒一片。

丞相抬起头,神情迟疑,终是开口道:“想必是礼部多次设祭求雨皆未有成效,民间有百姓说皇上未亲自登坛求雨,所以上天才不肯降下甘霖。”

礼部尚书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整个后背都湿了。

文武百官西目相对,皇上要是真去求雨,下了倒还好。

可要是没下,罪名岂不更大。

萧承景坐在龙椅上神情左右为难。

自己若是亲自去求,也没下雨,估计龙椅都要坐不稳了。

“近日朝中事务繁多,还是让皇子代朕前去。”

“齐王英王,你们谁去?”

站在朝堂两边的齐王和英王瞳孔地震,火速低头肩胛骨内收,恨不得马上原地消失。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文武百官微微侧过头,只见掌印太监捧着一个跟手臂一样粗的青竹筒急匆匆地走进殿内。

难道朔北国得知暗探被抓,计谋泄密,提前开战了?

掌印太监跪倒在地上大喊道:“启禀皇上,安阳五百里加急,献上救旱良策。”

众人浑身一震,安阳府?

萧承景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快拿过来给朕看。”

打开竹筒,抽出来一卷厚厚的水力筒车图纸,还有安阳知府的奏折。

萧承景疑惑地眯起眼睛,将图纸放在一边,先打开奏折。

文武百官悄悄抬头窥视帝王脸上的表情。

只见萧承景脸上的表情从刚开始蹙眉到逐渐舒展,最后咧开嘴角龙颜大悦。

“好好好。”他拍着大腿连说了三个好字。

“能有如此神器乃是东照之幸也。”

萧承景将奏折交给太监让他在大殿上念,自己则拿起图纸仔细看。

奏折读完,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无需人力就能将低处的河水抬到高处浇灌到田里,真有这样的东西?

看了半天萧承景蹙着眉头将图纸交给太监,“让工部尚书好好瞧瞧。”

工部尚书立刻从人群里走出来,双手接过图纸,用手臂垫着翻阅。

一刻钟之后,他拱手道:“回皇上,微臣认为此物应该确有安阳知府奏折上所说的作用。”

百官撇嘴,这不废话。

奏折里都说了,试验成功才提报上来。

西宁城都己经用上了。

萧承景扬声道:“擢工部明日将水车建好,在南郊试用,若所言不虚,全国推行。”

工部尚书拱手:“微臣遵旨。”

萧承景拧眉思索道:“宋今昭?这名字朕怎么好像在哪里瞧见过。”

齐王出声提醒道:“父皇,庆国公奏报捉拿朔北国暗探的奏折里提到过此女。”

“朕想起来了,之前安阳知府奏报朔北国探子的奏折里也提到过她,贺兰肖就是她亲手抓的。”

萧承景感慨道:“一个民间女子不仅武功高强,竟然还通晓工事,实在难得。”

他猛地睁大眼睛怒瞪着站在下面的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一个民间女子都能有如此新奇的想法,你身为朝廷三品大员,为何如此无能?”

工部尚书仓惶下跪:“微臣无能,是微臣失职。”

萧承景重重地冷哼一声:“罚你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工部尚书叩谢:“谢皇上宽恕。”

萧承景高声说道:“农女宋今昭建造水车有功,赐锦缎二十匹,黄金百两,另赐‘匠心独运’匾额,着安阳知府亲赴其宅内宣旨,退朝。”

文武百官跪下拱手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远在千里之外的宋今昭正在中街摊子上忙得热火朝天。

连着大半个月不下雨,买冰镇茶饮的人越来越多。

一天来回跑两次,每次运二十桶,她都快要忙不过来了。

宋老太知道后卖完码头摊子上的东西就赶过来帮忙。

二房看在眼里心痒难耐。

宋二婶坐在凉席上摇着蒲扇,神色懊恼。

“今昭又给娘加了二十文工钱,她要是真忙不过来,为什么不找我?”

宋二郎起身看向她:“要不晚上你去问问?”

宋二婶抿嘴:“爹要是知道了怎么办?我看大房好像没有要去的意思。”

宋二郎皱眉:“大嫂怀着孕想去也去不了。”

“等今昭晚上回来你带点东西过去旁敲侧击一下,看看她什么态度,她应该不会告诉阿爹。”

宋二婶咬咬牙,“行,我摘点菜带过去。”

宋今昭用冰毛巾擦掉脸上的汗。

她抬头看向头顶的遮阳伞,再瞧瞧对面阴凉的商铺,心里起了买铺子的念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