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不就是除夕那天吗?看来从我家回来之后没多久应该就走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事这么急,把马都给我骑走了,那可是好几十两银子啊,这下他欠我的银子越来越多了,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回来还我。
突然感觉心里还挺失落的,等等,我为什么失落?因为他的离开?不是不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是因为那几十两银子!
因为萧河的离开,我们很多事都打乱了,特别是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的事,也不知道萧河到底走多久,我需不需要再去给他们找个夫子或者送去私塾。
和家里人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先等等看,万一过几天萧河又回来了呢,如果等一个月之后还没回来,再给他们找读书的地方。
一转眼就要到搬家的日子,今天再次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爹娘和我一起过去住的事。
“我们还是就在这边住吧!村里实在没有和女儿一起住的先例,别人会笑话的。”爹还是不赞同。
“要我说,小妹那房子这么大,我们干脆都搬过去帮她看家也好,不然光是打扫就够她自己累的!”大嫂开口想一起住过去。
我私下问过大哥二哥,如果他们也想搬过去,我不会拒绝,但他们想了一下都说不用了,说一个大男人哪能去妹妹家住,说出去人家会笑话他们的。
其实我也赞同,倒不是怕别人笑话,而且他们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不然久而久之就会把别人的施舍当成是理所当然,到时候反而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
“你还要不要脸,小妹的房子你也好意思住,小妹回来你怎么没想着腾一间屋子给她呢,还让她和月儿挤了这么久。”大哥不高兴的吼道。
“又不是我想腾就能腾出来的,家里就这么大,我有什么办法?”
大哥不想理她,继续商量搬家的事。
“爹娘如果接过去住住我没意见,但粮食这些还是应该我们给,这是我们的责任!”
大嫂不干了,“不行,爹娘过去都是帮她干活,凭什么还要我们给粮食?”
大哥生气的吼道:“本来养爹娘就是我的事,现在小妹把爹娘接过去享福,我们就撒手不管吗?”
“那也不能这样不清不楚的去,家里还是娘当着家,这样算怎么回事?”
大嫂这话一出,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了,这是想分家了。
其实我是赞同分家的,现在个人都有孩子了,什么都搅在一起其实不好,大嫂说出这话的时候二嫂的眼神明显一亮,想来她才是最想分家的人吧,毕竟她在家干的活是最多的,但又是最不受重视的。
我在旁劝到,“爹,娘,你们就和我搬过去吧,这么大的房子,我一个人住着也不踏实,你们一起过去住着我心里才有底。”
爹娘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爹说:“其实自从如玉说让我们搬过去这事开始,我们就在想了,如果真要过去,就分家吧!”
“爹……”大哥想阻止爹说下去,他觉得是因为大嫂的话才让爹想分家的,毕竟在农村,过早的分家说明这家不孝顺,不团结。
爹摆摆手示意他听下去。
“分家的事不是今天才决定的,但现在也是个好的契机,正好趁现在把家分了。”
爹看了我们几个一眼,接着说:“分家以后我们跟着谁这房子就给谁,你们有没有意见?”
一听这话,二嫂明显着急了,看样子也是想到分家后没地方住也不行。
大嫂一听却高兴了,立刻说:“没有意见,但我们是大的,爹娘肯定还是跟着我们。”
爹没接她的话继续说:“如玉有本事,自己也有了房子,所以分家这事儿我们就没考虑你,你能接受吗?”
说完,就等着我回答。
“我没意见,分家的事我不参与,东西我也一样不要。”
“家里土豆的生意是你的,我和你娘想的是拿钱给你买下来,你看多少钱合适?”
大嫂二嫂一听,明显都紧张了,生怕我一开口就把家里的银子要完了,其实这生意我本来就是准备给他们的,就算是回家以后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吧!
“爹,这土豆的生意我说了是给家里的,所以银子我也不要,你们该怎么分怎么分,不用考虑我。”我表明我的立场。
大哥不同意,说:“那怎么行,这也是你挣钱的手艺,我们应该给。”
“大哥,我们就不纠结这事儿了,就算是我感谢你们这段时间对我的包容吧。”
爹看我坚持,也没再劝下去,继续往下说:“既然如玉不要,那这生意就留给你们,你们自己商量是怎么个分法,但我们跟着老大,那老二我们肯定就要多给一些银子了,毕竟他还得重新起房子,家里后面那块地基就给老二了。”
说完,示意娘把银子拿出来。
娘拿出一包银子,不多,但看着也不少。
“这里是36两银子,还有几百文散的我就不拿出来分了,这里有这么多银子多数都是如玉给的,还有些是这段时间摆摊赚的。
老二要盖房子,所以银子我们打算给他二十两,老大给十二两,剩下的我和你爹留着。”
本来大嫂还有点不高兴二哥分的多,但一想到爹娘手里的迟早也是他们的,就没说什么,但脸上还是明显的不高兴。
娘看了她一眼,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家里的东西老二大部分都要重新置办,能分给他的不多,你们住到房子建好以后再搬,至于我们住的这间屋子,也要给我们留着,虽然我们搬去如玉那边了,但也不能让人说我们老了让女儿养,这也是给你们留的面子。”
说完,看着大嫂,等着她回答。
大嫂踌躇了好一会儿才说:“放心吧!娘,我们会留着的。”
“还有家里的粮食,现在也比往年多,这些你们就平分,因为明天我和你爹搬去如玉家,以后你们两家一个月给我们十斤粗粮,五斤细粮,其他的就不用你们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