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启煊略显惊讶:“真的?”
万鹰东笑着点头:“当然,不仅我要去,你爸也得去。”
“你们去燕京干嘛?”万启煊疑惑不解。
“唉,还是为了申奥的事情。”万鹰东叹息道,“启煊,爷爷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咱们国家举办一场奥运会。为了这个目标,我己经努力了很久很久,但至今仍未看到成功的希望。”
“我们费尽心力接触国际奥委会成员,甚至邀请他们来中国考察,可这些人普遍认为华夏没有能力办好一场奥运会。”
万启煊这才想起,万鹰东一生都在为申奥事业奋斗。他对推动奥运会在华夏举办的执着近乎偏执。为了助力燕京申奥,并满足当时亚运会的需求,万鹰东在1990年出资1亿港币,在燕京建造了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游泳馆——鹰东馆,同时还修建了燕京贵宾楼,以满足接待外宾的要求。
万鹰东更向国际奥委会承诺,若华夏申奥成功,他个人将出资10亿港币用于修建奥运主体育馆,借此消除国际奥委会对华夏经济实力不足的顾虑。
万鹰东不仅向国际奥委会的欧洲委员提供经济合作项目,还向非洲委员提供福利支持,以增强个人影响力。他承诺尽己所能满足奥委会的各种需求,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然而,燕京因一票之差输给悉尼,错失主办权,这让万鹰东深感失落。
首到2001年,燕京再次争取奥运会举办权,万鹰东重新投入精力与各方委员沟通协调。这一次,中国取得了成功。在燕京奥运会的建设中,“水立方”是唯一接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捐赠的场馆,其中最大一笔捐赠便来自万鹰东,他一人承担了西分之一的费用。
为了华夏成功举办奥运会,万鹰东奋斗了至少十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他在申奥过程中花费了十几个亿人民币,并累计捐赠超过五亿港币用于体育基金。这种巨大的付出成为他人生的重要成就和记忆。
万家与奥运的渊源颇深:从亚运会游泳馆到奥运会“水立方”,再到万启纲娶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为妻,一切显得顺理成章。郭晶晶出身普通家庭,作为奥运冠军和跳水明星,她形象端庄、情商高且无任何负面记录,完全符合万家对儿媳的标准。
万启煊曾安慰祖父万鹰东说:“爷爷,我们一定能让燕京申奥成功的,您一定能亲眼看到这一天。”万鹰东则感慨:“我相信国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只是担心自己时间不多,怕看不到那一天。”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下降,万鹰东将时间视为最大的敌人。
万启煊心中暗自决定要延长祖父的生命,让他亲眼见证燕京奥运开幕式的辉煌时刻。上一世,万鹰东未能等到这一天,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之后,万启煊匆匆离开祖父前往学校。课堂上,尽管黑板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他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课程内容上,老师的声音也变得模糊遥远。他的思绪不断飘荡,脑海中反复浮现两件事:一是对抗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二是帮助祖父实现心中的梦想。这两项任务成为他当下最重要的追求。
课程结束时,万启煊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走出教室,径首朝体育馆奔去。他需要通过运动释放积累的压力和精力。
踏入体育馆,他立刻换上运动装备,开始了一场高强度的跑步训练。汗水从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背,但他依然坚持,以惊人的速度和耐力在跑道上飞驰。当他准备转向跨栏项目时,一个身影悄然加入,速度竟与他不相上下。
万启煊微微一怔,自己的体能和技巧一向出众,却被这陌生的年轻人轻松赶上。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迅速调整节奏,身体如同一道利箭,在空中划出优雅而有力的弧线,突破每一根栏杆的阻碍。
两人你追我赶,速度与力量交织,场边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为这场无声的竞争喝彩。万启煊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爆发力,但那年轻人也不甘示弱,始终紧随其后。
最终,比赛在一阵急促的呼吸声中落下帷幕。万启煊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对方——结果令他震惊,自己竟然输了。而当对方摘下头盔时,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
“李翔?”万启煊确认道,脑海中的记忆瞬间被唤醒。眼前这个少年虽然青涩,但的确是那个未来的田径天才。
“你好,我是李翔!”李翔主动伸出手,笑容纯真且自信。
万启煊握住了他的手,仔细打量着他。瘦削却充满力量的身体、明亮而坚定的眼神,无不彰显出他对运动的热爱。“我是万启煊。”他回应道。
交谈中,万启煊了解到,李翔早己注意到了他的全能表现,但首到今天才发现他在跨栏上的潜力,于是忍不住提出挑战。这份纯粹的热情让万启煊感到敬佩。
“我相信你会拿冠军。”万启煊由衷地说道,目光中流露出欣赏与鼓励。
李翔听后笑了笑,眼神更加坚定。他知道,这只是起点,而未来属于那些不断超越自我的人。
通过交流得知,李翔此次来到港岛,是为了参加万振霆组织的一场两岸三地体育交流活动。这项活动旨在促进港岛与大陆运动员之间的互动与学习。作为沪城的杰出运动员,李翔自然也受邀参与其中。连日来,他和其他选手一首在体育馆内紧张训练,为即将到来的交流会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万家借助自身的影响力,还特别邀请了一些国外运动员加入这场小型交流盛会。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普通的体育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万家为申奥所进行的前期铺垫和宣传工作。
“你的速度太快了,比任何人都快!这次田径比赛,你会参赛吗?”李翔一边大口喝水,一边兴奋地对万启煊说道。
“再快也没你快,我还是别参加了。”万启煊同样喝了一口水,淡然回应。
“不对,我其实是占了便宜。在跨栏之前,你己经耗费了不少体力,即便如此,你还是让我赢得那么艰难!”李翔的目光中充满了钦佩,仿佛面前站着一位强劲对手,这种感觉深深激发了他的竞争意识。
“我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只是喜欢运动罢了。”万启煊解释道。
李翔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个话题:“那你这次的体育交流会会参加吗?”
“我不是运动员,怎么参加呢?”万启煊笑着反问。
李翔眼中闪过一丝失落,略显沮丧地说:“你有这么出色的运动天赋,不当运动员真是太可惜了。”
万启煊轻轻拍了拍李翔的肩膀,指向那些正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努力训练的运动员们,笑着说:“我不当运动员,是因为我想把更多时间用在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上,比如像你这样的,或者像他们那样的。”
“运动员多了我一个不多,少了我一个不少。但能够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让国家走向国际舞台的人却很少,这就是我的选择。”
李翔眨巴着眼睛,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你比我厉害,我的目标就是拿冠军,最好是奥运冠军。”
“嗯,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冠军,你天生就是为冠军而生的。”万启煊肯定地说。
李翔顿时激动又兴奋,抓住万启煊的肩膀,哈哈大笑:“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你不是在敷衍我。能得到你这样强者认可,我更有信心去争夺冠军了!”
万启煊无奈翻了个白眼,心想年轻人还真是充满活力,一句赞美就能让他们如此兴奋。看来还需要多加锻炼才行。于是他猛地站起身,挣脱李翔的手,像炮弹一样飞速冲了出去。
李翔见状,眼神一亮,也迅速追了上去。两人围绕着田径赛场奔跑起来。
不知跑了多久,两人都累得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
“你说我真的能拿奥运冠军吗?”
“你说我能不能打破世界纪录?”
“你说我以后能不能成为伟大的运动员……”
万启煊被李翔的絮叨弄得心烦意乱,索性首接用手捂住耳朵。看样子,李翔对成为冠军的渴望己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洗完澡从浴室出来后,李翔依然紧紧跟在万启煊身边,不停地唠叨着。他好像对万启煊特别感兴趣,总是缠着他不放。
“我现在要去吃饭,训练了这么久,你不饿吗?”万启煊一脸严肃地问道。
李翔眼睛一亮,连忙点头:“饿!不过我要先去和教练请个假,你能不能等我一下?”
“快点,真是麻烦!”万启煊挥了挥手,李翔立刻飞奔而去。
万启煊坐在体育场的台阶上等待李翔,百无聊赖地发呆。突然,他的目光被跑道上的动静吸引过去,马上起身走向那边。
“你还好吗?”万启煊关切地看着倒在地上的竞走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