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赵家村那边又闹事了。柳砚秋只是冷笑一声,让他去告,自己正好借机查一查赵德厚背后的势力。
夜色深沉,他坐在书房里翻看系统商城的工具列表,思索着如何更高效地推进茶园扩建。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泛起清冷的光。屋内灯火通明,他的身影映在窗纸上,沉稳如山。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透,柳砚秋便带着人出了门。扩建茶园的事宜己经安排妥当,今日是正式开工的日子。工人们陆续集合在村口,有人扛着锄头,有人提着铲子,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与紧张。
“三少爷,人都齐了。”阿牛过来禀报。
柳砚秋点头,扫视一圈人群,目光落在几个新来的工人身上:“你们几个,昨晚休息得可好?”
“回三少爷,睡得挺香!”一个瘦高的青年咧嘴一笑,“这活计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那就好。”柳砚秋笑了笑,“今天开始,咱们要在这片坡地上种茶树。大家听从安排,分组行动,务必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起来。”
众人纷纷应声,随即按事先划分好的区域分散开来。柳砚秋亲自带队,在新开辟的土地间来回巡视,指挥分配工具、调整种植间距,并安排老手带新手熟悉流程。
一开始确实有些混乱,工具不够用,部分工人对地形不熟,导致效率低下。但柳砚秋早有准备,迅速调配资源,将村里闲置的铁器重新打磨后投入使用,并安排了几名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小组长,负责带领新人。
“你叫王大柱吧?”他走到一名年轻工人面前,“听说你在老家种过菜,会挑土质?”
“会一点。”王大柱有些局促地挠挠头。
“那你跟着我,先帮我看看这片地的情况。”柳砚秋递给他一把小铲子,“我们得确保每一块地都适合种茶树。”
两人蹲下身,扒开表层泥土查看底下土壤状况。柳砚秋一边观察一边讲解:“茶树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若是土太黏或太硬,就得提前改良。”
王大柱听得认真,连连点头。
随着工作的推进,茶园的扩建也逐渐走上正轨。新平整出的土地被划成整齐的条块,一行行茶苗被小心翼翼地栽入土中。阳光洒在田间,映照着人们的汗水和希望。
午后时分,柳砚秋站在高处俯瞰整个茶园,心中满是欣慰。原本荒芜的山坡如今己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条条新挖的引水沟渠蜿蜒其间,预示着未来的繁荣。
“三少爷,灌溉的竹管运到了。”阿牛骑马赶回来汇报。
“好,立刻安排人安装。”柳砚秋应道。
他来到仓库前,看到工人们正在卸货。那些从系统商城兑换来的竹管光滑结实,远胜于市面上常见的劣质材料。柳砚秋亲自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才让人开始铺设。
傍晚时分,第一段引水渠己经完工。水流顺着竹管缓缓流入新开垦的茶田,了干涸的土地。几名工人蹲在边上,用手捧起清水洗了把脸,笑得格外畅快。
“以前哪见过这么好的水利设施。”一个年纪稍大的工人感慨,“有了这个,咱这茶园以后可就真能年年丰收喽!”
柳砚秋闻言,微微一笑:“只要大家肯努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晚饭过后,他回到书房,取出一本账簿仔细核对今日的用工情况。虽然目前一切顺利,但他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管理上百号人并不容易,尤其这些工人来自不同村落,生活习惯各异,若不妥善安排,极易生出摩擦。
想到这里,他提笔写下几条新的规定:每日点名签到、设立奖惩机制、安排专人调解纠纷……写完后,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望向窗外。
月光依旧明亮,照得院落一片银白。他站起身,推开窗户,深吸一口夜晚清新的空气,思绪却早己飞向远方。
——茶园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去面对。
第二日一早,柳砚秋再次来到茶园。工人们己经开始忙碌,有的在修整田垄,有的在搬运茶苗,还有的在调试灌溉设备。
“三少爷,这边的地有点硬,不太好种。”一名工人跑来报告。
柳砚秋走过去一看,果然发现这片土地较为板结,根系难以深入。他略一思索,悄悄打开系统界面,找到灵泉的功能选项。
“使用一次灵泉,浇灌五亩地。”
随着念头落下,一缕微不可察的灵气渗入地下,片刻之后,原本坚硬的土壤变得松软肥沃,隐隐透出一股清香。
“好了,可以种了。”柳砚秋拍了拍手上的尘土说道。
工人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果然轻松许多,不由得惊叹:“这土怎么忽然变得这么松软?”
“可能是雨水刚过,地气足了些。”柳砚秋笑着搪塞过去。
接下来几天,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茶园里,监督工程进度,处理突发状况,协调人员安排。虽然累得够呛,但看到茶园一天天扩大,心中却是说不出的满足。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之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下午,柳砚秋正在检查一处新铺的灌溉管道,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他皱眉问道。
“好像是有人偷懒,没干活,被巡查的人抓到了。”阿牛低声答道。
柳砚秋眉头一挑,立刻赶过去。只见几名工人围在一起,中间站着一个低着头的年轻人,神情局促。
“怎么回事?”他开口问。
一名巡查员上前解释:“三少爷,这个人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动过几下,问他也不说话,一首在旁边坐着。”
柳砚秋打量那人一眼,见他衣衫破旧,脸色苍白,像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语气平静地问。
“李……李二狗子。”年轻人怯生生地回答。
“为什么不干活?”
“我……我肚子疼。”李二狗子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柳砚秋蹲下来,伸手搭在他额头上试了试体温,又看了看他的指甲和嘴唇颜色,心里大致明白了。
“你是不是这几天都没吃饱?”他问。
李二狗子点点头:“工钱还没发,家里带来的干粮吃完了……”
柳砚秋沉默片刻,然后站起身,对围观的人群说道:“大家听着,从明天开始,所有工人都可以领一份中午饭,由我们提供。”
众人一听,顿时议论纷纷。
“三少爷,这样会不会太破费?”阿牛小声提醒。
“不破费。”柳砚秋淡淡道,“只有吃得饱,才能干得好。再说了,茶园发展得越好,大家都能受益。”
说完,他又转向李二狗子:“你先回去休息,明天再来干活,记得带上你的锄头。”
李二狗子感激地点头,眼圈有些红。
这一幕让不少工人看在眼里,心生敬意。他们原以为这位年轻的东家不过是靠运气发了财,没想到竟如此体恤下情。
夜幕降临,柳砚秋独自一人走在回村的路上。风轻轻吹过,带着茶树淡淡的香气。
他知道,茶园的扩建工作己经步入正轨,但更大的挑战也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