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千机阁密室内的烛火微晃,映得姜璃的侧脸轮廓分明。她坐在案前,手中翻阅着那本《天工策》,纸张泛黄却保存完好,字迹工整而力透纸背,仿佛每一页都藏着惊天动地的秘密。
她的指尖停留在“震天雷”的图解上,目光凝重。昨夜从冷宫归来后,她便将此书锁入密室,并未声张。如今摆在她面前的,不只是复仇的利器,更是一枚足以搅动朝局的棋子。
“李商人。”
门外传来脚步声,片刻后,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属下在。”
“即刻安排人手,彻查江南军械调动的具体路线和时间。”姜璃合上书册,语气冷静,“谢渊既然己开始动作,我们不能被动等待。”
“是。”
待李商人退下,密室内又恢复了寂静。姜璃将《天工策》放回木匣中,手指轻轻着封面。这本书记载的内容远不止“震天雷”,还有大量关于机关术、农具改良与兵器制造的秘法,若能善加利用,不仅能为她复仇增添筹码,还能彻底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
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谨慎行事。
---
翌日清晨,千机阁内一片肃然。
姜璃召集了几名核心骨干,将部分信息做了简要通报。众人听闻“震天雷”一事,皆神色凝重。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一旦落入私兵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姑娘的意思是?”一名年长的情报官低声问道。
“先不对外公布。”姜璃缓缓道,“我们要做的,是确保它不会被误用,也不能落入任何一方势力手中。”
“可谢渊那边……”
“我会亲自处理。”姜璃站起身,目光坚定,“他或许己经掌握部分技术,但成品尚未完成。我们还有机会。”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回到密室,再次翻开《天工策》。这一次,她不再急于寻找“震天雷”的制作方法,而是仔细研究起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注解与符号。
很快,她的眉头微微蹙起。
在一页不起眼的夹缝中,她发现了一串奇怪的字符,排列方式并不属于常规的书写体系,更像是某种密码或标记。她取出笔墨,在纸上临摹下来,试图找出其中规律。
这些字符与《天工策》正文风格迥异,像是后来被人偷偷添加上去的。
姜璃心中一动,忽然想起父亲生前曾提及过一个神秘组织——“九曜”。
据传,“九曜”乃前朝遗族所建,精通机关术与兵法,曾多次协助朝廷平定叛乱。但在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九曜”便销声匿迹,仿佛从未存在过。
难道这些字符,便是“九曜”的标记?
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本《天工策》的价值,恐怕比她预想的还要高得多。
---
午后,姜璃命人送来几本古籍,都是有关前朝历史与机关术的典籍。她一边对照《天工策》中的内容,一边尝试破解那些神秘字符的含义。
整整两个时辰过去,她终于找到了些许头绪。
字符排列的方式,竟与《天工策》中一张机关图纸的结构极为相似。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解读,似乎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地点——
“云州?”
姜璃喃喃出声。
那是大梁最西边的一座边陲小城,常年战乱频发,民风剽悍,鲜少有朝廷官员涉足。按理说,不该与《天工策》有任何关联。
但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如果“九曜”真的曾经参与过“震天雷”的研发,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会在某个隐蔽之地设立秘密工坊,用于实验和制造。而云州,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藏身之所。
她迅速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派人去调查云州近半年来是否有异常人员流动或物资进出。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局势。
谢渊为何突然倒向萧明珩?除了兵权之外,是否还牵涉到“震天雷”的控制问题?而沈砚舟作为文官集团首领,又是否知晓此事?还是说,他也只是这场博弈中的一颗棋子?
姜璃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
傍晚时分,千机阁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姑娘!”一名探子冲进书房,神色焦急,“我们在太子府外围发现了可疑人物!”
姜璃猛地抬头:“什么模样?”
“蒙面,轻功极高,疑似江湖人士。”
她心中一凛。
谢渊果然己经开始行动了。
“封锁所有通道,调集人手守住密室。”她迅速下令,“另外,通知太子府那边加强戒备。”
“是!”
待探子离开,姜璃深吸一口气,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她不能再被动应对,必须主动出击。
“震天雷”的秘密,必须由她掌控。而那个隐藏在云州的真相,也将成为她扭转局势的关键。
她握紧手中的笔记,眼神愈发坚定。
这一盘棋,她不仅要赢,更要赢得漂亮。
---
夜幕降临,千机阁灯火通明。
姜璃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轮廓,心中思绪万千。
她握紧袖中的《天工策》,低声自语:“父亲,你当年拼死守护的秘密,如今终于被我找到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身后不远处,一道模糊的身影悄然消失在夜色之中。
那人手中,攥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条。
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
**“天工策己现,速报三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