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公年满80岁,由于年事己高,患有轻微老年痴呆,记忆力逐渐衰退,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糖尿病也让他时常感到疲惫无力,血糖波动不定,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此外,他经常自言自语,有时会重复一些陈年往事,声音低沉而缓慢,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情绪容易激动,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会大发雷霆,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婆婆吵架,争吵声常常回荡在整个家中,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奈。过路的行人他碰到一个就跟人家说婆婆不仅不给他饭吃,还将他禁锢在家中,连买东西的自由都被剥夺,婆婆的所作所为简首就是对他的折磨。然而我们说去给他买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一旁的公公又如沉默的雕塑一般,不发一言。
10月份的某一天,与婆婆争吵后,他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再出来,问他也不回答。我们以为他在生气,打算等一会儿再看看。不到半小时,我们去看他时,发现他坐在地上。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只是坐到一边去了。后来我扶他起来,他开始没有说话。到了晚上,公公说他的可能摔骨折了,有些疼。婆婆建议先擦点药,如果明天还疼就送去医院。第二天,公公说还在疼,由于他身体较重,我和婆婆无法将他送到附近医院,于是姐姐帮忙请了医生到家里来看。医生带着听诊器和X光机,仔细检查后确诊为骨折后,为了确保得到最佳治疗,我们决定将他送往县人民医院。由于是骨折,不能随意移动,我们立即呼叫了救护车,安全地将他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建议进行手术,但也不能保证手术一定会成功,同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考虑到他己经80岁高龄,如果手术后无法恢复,那该怎么办?婆婆也坚决反对这个决定,她担心年事己高的丈夫无法承受手术的痛苦和风险。我和婆婆做不下决定,老公从外地赶回来和婆婆商量后,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婆婆满脸愁容,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而老公则显得坚定而沉稳,他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最终和婆婆商量好,我们决定暂时不进行侵入性手术,而是选择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控制病情,减轻痛苦。保守治疗的话,医生说需要住院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患者需要接受持续的牵引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同时,医生还会每天为患者注射消炎针,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身体的康复。为了家庭的生计,丈夫在妥善安排好家中事务后,迅速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努力工作。
婆婆留在医院照顾公公,并请了个护工帮忙。我每天早上先送孩子上学,然后花一个小时乘车到医院。下午再花一个小时乘车回家接孩子放学。第二天继续如此,连续7天。后来跟医生商量,如果情况稳定下来的话可不可以转到当地医院,继续住院治疗观察,医生说可以。于是,我赶紧先去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时,医生详细叮嘱了注意事项,我点头表示明白。接着,我赶紧联系了家附近的医院,方便家人照顾。由于公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随便移动,我们还是叫了救护车,平稳地将公公转移到家附近的医院继续接受治疗。转到家附近医院后,公公因为骨折现在根本动不了,更无法下床,身体较重,翻不了身,我和婆婆都搬不动,只好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工帮忙。白天,婆婆和护工轮流照顾,细心地为他翻身、按摩,确保他的身体不会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褥疮。我送完孩子上学后,送婆婆去医院,再回到家里准备营养均衡的饭菜,然后送到医院,确保公公能按时吃饭。下午接回孩子后,我会再次做好热腾腾的晚饭送到医院,然后接婆婆回家休息,第二天再重复。一眨眼,公公己经住院将近一个月,这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出院。
天气逐渐转冷,除了在外工作的老公,公公婆婆在医院天天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避免交叉感染,还好他们没有被感染。而我、两个姐姐和弟弟却不幸患上了肺炎,症状包括高烧、咳嗽和呼吸困难,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我们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详细地解释了病情,并严肃地建议住院打针并进行雾化治疗,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孩子,没办法,我只能坚持着,姐姐则热心地帮忙安排住院事宜,协调床位和医疗资源。接下来的三天里,我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每天清晨迎着寒风出门,夜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悉心照顾,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担忧,希望家人早点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