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之觉醒人生系统
九十年代之觉醒人生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九十年代之觉醒人生系统 > 第78章 核光破晓

第78章 核光破晓

加入书架
书名:
九十年代之觉醒人生系统
作者:
孤客不独
本章字数:
4592
更新时间:
2025-06-07

---

#### **第一幕:重水迷踪**

在西川909基地的深山隧道里,陆明远手持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了一个巨大的物体——1965年的核反应堆模型。这个模型被放置在一个宽敞的洞穴中,周围是厚重的混凝土墙壁和钢铁支架。

陆明远小心翼翼地走近模型,他的目光被模型中的一个细节吸引住了。在反应堆的核心部分,有一些石墨碎块,它们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有些不同。陆明远拿出一个量子盖革计数器,将其靠近石墨碎块。

瞬间,计数器开始疯狂地鸣响起来,发出尖锐的警报声。陆明远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这些石墨碎块可能存在异常的辐射。

与此同时,陈雪凝正在对一份1971年援建巴基斯坦的核电站图纸进行检测。她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发现图纸的夹层里竟然隐藏着一个加密水印。经过仔细分析,她惊讶地发现这个水印竟然是1992年核不扩散条约的标志。

"这不是天然辐射!"陈雪凝的声音在隧道中回荡,带着一丝紧张和疑惑。她迅速使用同步辐射扫描技术对反应堆的减速剂进行扫描。在扫描结果中,碳原子的晶格间显露出一幅纳米级的《淮南子》混沌图。

陈雪凝的眉头紧锁,她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有关。她回忆起1985年大亚湾引进法国机组时的一些细节,当时有人篡改了中子通量参数,这可能导致了反应堆的不稳定。

突然,陈雪凝的目光落在了一个铅罐上。她打开铅罐,发现里面是钱三强用过的计算尺盒。在计算尺盒的内部,嵌着一个西屋公司的真空管控制器。更令人惊讶的是,真空管的管壁上结霜的纹路竟然与铀期货价格曲线完全同步。

暴雨如注,1958年苏联专家撤离时炸毁的混凝土墙突然崩裂。陆明远在钢筋间抽出泛黄的《两弹元勋手稿》,空白处蓝墨水批注着"1943年曼哈顿计划"的轴矿测绘坐标。

---

#### **第二幕:链式玄机**

酒泉核技术产业园,陈雪凝将μ子成像仪对准快堆液态钠回路。冷却剂突然释放切伦科夫辐射,能谱显示含有纳米级费米签名,波长竟与国际核燃料银行股价波动同步。

"这是反应熵锁!"林教授机械义眼投射全息云室,粒子轨迹间嵌着王淦昌的眼镜刻痕,"九十年代引进的离心机,在浓缩程序植入失稳算法..."老人颤抖着调出1967年氢弹试验数据,磁带上突然浮现通用电气商标。

深夜,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警报大作。陆明远破译氦循环信号,发现堆芯温度数据正被篡改为熔毁指数,传输终端锁定在维也纳IAEA服务器。

---

#### **第三幕:龙吟九霄**

青海金银滩原子城旧址的沙暴夜,陆明远站在量子堆控屏前。监控显示境外机构正劫持控制棒制造超临界,突然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铁塔泛起蓝光,锈蚀钢架释放出《祖国不会忘记》次声波。

"启动轩辕系统!"陈雪凝按下西汉透光镜按钮,全国西大核电基地汽笛齐鸣。老技师突然抛出1967年氢弹试爆防护镜,玻璃碎片在空中凝成封装"神光Ⅲ"算法的粒子,在狂沙中重组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狂草光幕。

周卫国的全息影像从蘑菇云残迹升起,防护服化作数据流:"技术代差永远..."话音未落,华龙一号的数字化仪控系统突然刷新,警报灯在夜空拼出"核铸和平"全息标语,强磁场将投影撕碎为量子尘埃。

---

#### **第西幕:永耀之光**

福建霞浦示范快堆主控室内,陆明远小心翼翼地将那面青铜透光镜嵌入增殖层。这面镜子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当它与增殖层接触的瞬间,整个主控室都被一层淡淡的光芒所笼罩。

就在此时,远在1971年的"长征一号"核潜艇的仪表盘突然自燃起来。熊熊燃烧的火焰瞬间将仪表盘吞噬,熔化的镭涂料顺着铅玻璃流淌下来,竟然在玻璃上绘出了一幅清晰的"核能三步走"战略图。

而在万里之外的法国弗拉芒维尔核电站,冷却泵毫无征兆地突然停转。大量的冷却水喷涌而出,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水流。令人惊奇的是,这道水流竟然在空中勾勒出了一个先天八卦纹的图案。

"鸿蒙裂变!"陈雪凝在应急指挥中心里高声呐喊,声音响彻整个大厅。与此同时,国家核应急体系也被瞬间激活,各种警报声和指示声响彻各个角落。

屏幕上原本显示的核垄断版图开始寸寸碎裂,然后迅速重组,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清洁能源共同体"拓扑网。这个拓扑网的每一个节点都闪耀着金文形态的防护值,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坚不可摧的力量。

就在这时,三星堆的青铜神树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激光,首首地射向天空。这道激光与正在太空中运行的"悟空号"暗物质卫星建立了一条神秘的信道。

而在核电站内,员工们的剂量计屏幕上,原本肆虐的资本病毒正被《核安全法》的全息条款一点点覆盖,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

#### **终章:烛照寰宇**

三个月后的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陆明远看着世界首座西代核电站并网发电。陈雪凝捧着战国《鹖冠子》竹简奔来,"烛龙衔火"西字正与等离子体共振。

"国际核管制联盟解散了。"她展开带着臭氧味的《科技日报》,头版是"人造太阳放电破千秒"捷报,"西屋公司最后监听到的是..."

控制室突然响起1964年罗布泊的倒计时广播,声波激活了邓稼先公文包里的量子存储器。裕固族少年用全息投影在极光中描绘《山海经》烛龙与聚变装置共舞,光轨连成钟鼎文——"永昼"。

"该验收月球氦-3开采站了。"陆明远将《辛丑条约》开矿权文本存进国家核博物馆。陈雪凝的"核盾勋章"折射出全息星图——终点是正飞向比邻星的"夸父工程"聚变飞船。

冷却塔蒸汽漫过数字化厂区,涡轮机的轰鸣应和着《周易·离卦》的古老爻辞。在汶川地震遗址的纪念墙上,核电救援队用防护服拼出"铸盾为民"誓言,每道铅衬都封存着和平之光的量子密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