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东宫书房内烛火未熄。
林婉娘与萧璟刚送走那名气喘吁吁的小太监,屋内一时陷入沉默。李文远突发急病晕倒在殿前的消息尚未传开,但己足够令人心生疑窦。
“你觉得……他是真病?”萧璟低声问,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份还未收起的奏折名单。
林婉娘眉心微蹙,“眼下不好断言,可他若真病得蹊跷,背后必有隐情。”
萧璟点头,正欲开口,门外又传来脚步声。
来人是周景行的亲随,神色凝重地递上一封密信。林婉娘接过,展开一看,眉头愈发紧锁。
信中寥寥数语,却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镇南侯近日忧思过甚,似遇棘手之事,欲请她一见。
“他找我?”她轻声呢喃。
萧璟看了她一眼,道:“你去吧。若能助他解忧,或许对我们也是助力。”
林婉娘颔首,收拾妥当后便悄然出了东宫。
马车穿过京城幽深街巷,最终停在了镇南侯府外。
府门未闭,显然早有准备。
周景行己在书房等候多时,见她进来,起身相迎,面上虽带笑意,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惫。
“深夜叨扰,实属无奈。”他声音低沉,语气里透着一丝迟疑。
林婉娘落座后,开门见山,“侯爷不必客套,我既来了,便是愿意听你说。”
周景行望着她片刻,终是叹息一声,缓缓道:“朝廷近日暗查边军粮草流向,牵扯到几位旧部,其中一人,是我至交。”
林婉娘神色一凛,瞬间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此事若是坐实,不仅牵连你的旧部,恐怕还会波及你本人。”
周景行点头,“正是如此。陛下虽对我信任有加,但如今朝局动荡,稍有不慎便会授人以柄。”
林婉娘沉吟片刻,问道:“具体是谁在追查?”
“兵部尚书张廷玉。”周景行答,“他素来与三皇子走得近。”
林婉娘眼神微动,心中己有几分猜测。
“张廷玉此举,表面上是在查粮草贪腐,实则恐怕另有目的。”
“你也察觉到了?”周景行目光微闪,“不错,他这是借题发挥,想将我从权力核心边缘化。”
林婉娘轻轻点头,随即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理清线索,看看这桩案子到底牵涉多广。”
周景行略显惊讶地看着她,“你打算亲自查?”
“我不查,谁来替你查?”林婉娘淡淡一笑,“更何况,这事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你,也会波及太子殿下。”
周景行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信你。”
接下来几日,林婉娘开始暗中调查粮草流向的蛛丝马迹。
她借助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能力,将过往几年边军粮草拨款、运输路线、仓储记录一一梳理,并通过自己在商界的关系网,打听了几位关键人物的动向。
果然,在一份看似无害的账册中,她发现了异常之处——有一批粮草被调往边境某处偏僻哨所,却没有对应的验收记录。
“这不是简单的贪腐,而是有人故意掩盖某些事。”她对周景行说道。
“你是说……”周景行眉头紧皱。
“有人利用这批粮草做文章,要么是为了制造混乱,要么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林婉娘分析道,“而真正的幕后之人,可能藏在更深的地方。”
周景行听完,神色越发凝重。
“若真是这样,这件事比我想象的更复杂。”
林婉娘微微一笑,“越是复杂的局势,越需要冷静应对。”
她取出一张地图,指着上面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地方入手,派人查访当年负责押运的士兵和仓库管事,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周景行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考虑得很周全。”
“不是周全,只是不想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林婉娘道,“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
两人商议良久,终于拟定了一份详尽的行动计划。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行动之时,一则新的消息传来——兵部尚书张廷玉突然称病告假,且未说明病因。
林婉娘闻讯后,立刻警觉起来。
“张廷玉这一病,来得太巧了。”
周景行也意识到不对劲,“会不会是他察觉到我们在查他?”
“不排除这个可能。”林婉娘沉声道,“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停下脚步。反而要加快动作。”
她转身看向周景行,“现在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哨所的真正用途,以及粮草去向背后的真正意图。”
周景行点头,“我会安排人手,秘密前往哨所附近查探。”
林婉娘叮嘱道:“务必谨慎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夜色渐深,镇南侯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两人各执一方,继续推演局势,试图找出隐藏在层层迷雾之后的真相。
窗外风声猎猎,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林婉娘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模糊的天际线,低声说道:“侯爷,这场仗,我们输不起。”
周景行站在她身旁,语气坚定:“所以,我们必须赢。”
林婉娘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冷静而锐利的光芒。
“那么,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话音落下,夜风拂过,卷起案上的纸张一角,如同命运翻开了新的一页。
---
林婉娘忽然想起什么,回头问:“侯爷,你那位至交旧部,是否曾与张廷玉有过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