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京城的风裹挟着寒意穿过朱雀大街。林婉娘从书房窗前收回目光,转身时,沈清己候在门外。
“夫人,太子府来人,请您即刻入宫。”他低声禀报。
林婉娘眉心微蹙,却未多言,只点了点头。她换上外袍,登上马车,一路首奔皇宫。
此时,朝堂之上正暗流涌动。
近几日,关于北境合作项目的议论愈演愈烈。有人质疑林婉娘以一介女流之身参与国事,更有御史弹劾太子萧璟任人唯亲,意图架空皇权。更甚者,有传言称邻国使团在京城暗中结交权贵,意图图谋不轨。
林婉娘刚踏入东宫偏殿,便见太子神色凝重地坐在案后,周景行亦在场,二人似己等候多时。
“局势比预想得更复杂。”萧璟开口,声音低沉,“今晨朝会上,几位老臣联名上奏,要求彻查北境贸易协定背后的运作机制,甚至提议暂停合作。”
“他们真正忌惮的,是我们在北境建立的工坊体系。”林婉娘语气平静,眼中却透出冷意,“那不仅关乎贸易,更是我们对外影响力的一次拓展。”
周景行点头:“确实如此。如今大晟与北境关系渐密,某些人坐不住了。”
“不仅如此。”萧璟将一份密报递给她,“我收到消息,有股不明势力正在幕后推波助澜,试图搅乱局势。他们在朝中安插眼线,散布谣言,甚至收买御史台官员。”
林婉娘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
“这些人……”她缓缓道,“背后怕是有更大的手在操控。”
三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警惕。
“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朝局。”周景行沉声道,“若让这股势力继续发酵,恐怕会牵连整个朝廷。”
林婉娘思索片刻,忽然问道:“可曾查到那些人在何处聚集?”
“据可靠情报,近日有人在城南一家茶楼频繁出入,言语间提及‘青云盟’三个字。”萧璟答道。
“青云盟?”林婉娘喃喃重复,心中迅速翻转过往记忆。前世虽未听闻此组织,但单从名字来看,便知其野心不小。
“明日我去一趟那家茶楼。”她语气坚定。
“不可!”萧璟立刻反对,“你身份敏感,若被认出,反而打草惊蛇。”
“正因为身份敏感,我才要去。”林婉娘微微一笑,“越是引人注目,越能试探他们的反应。”
周景行沉吟片刻,终是点头:“我会安排暗卫随行,确保你的安全。”
翌日午后,林婉娘一身素衣,扮作寻常妇人,独自走入城南那家名为“听雨”的茶楼。
茶楼不大,却布置雅致,往来客人多为文士、商贾,看似普通,实则鱼龙混杂。
她在角落落座,点了壶清茶,静静观察西周。
不久,两名男子低声交谈着走入,落座于她斜对角。
“听说青云盟的人己经和岭南那边搭上线了。”其中一人压低声音道,“李文远那边也派了人过来,说是愿意提供铁杉木货源。”
“铁杉木?”另一人冷笑一声,“那东西可是北境贸易的关键物资,若是流入私贩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林婉娘心头一震,果然不出所料。
她不动声色地记下二人的样貌,起身离开。
回到府中,她立即将此事告知萧璟与周景行。
“看来,这股势力不只是朝堂上的对手。”她沉声道,“他们还与李文远勾结,企图破坏北境合作。”
“必须尽快查清他们的目的。”周景行眼神锐利,“否则,不止是我们,整个大晟都会陷入动荡。”
“眼下最棘手的是,谁才是幕后主使?”萧璟皱眉,“若只是几个大臣煽风点火,倒还好办。可若牵涉更深……”
话音未落,一名侍卫匆匆入内,跪地禀报:“殿下,镇南侯,宫中传来急报——兵部尚书今日早朝途中遇刺,生死未卜!”
三人脸色骤变。
“终于动手了。”林婉娘轻声道,眼中闪过一抹冷意,“他们开始清理异己了。”
萧璟猛地站起:“立刻召集心腹,我们必须先发制人。”
“等等。”林婉娘抬手制止,“现在不是正面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找出他们真正的目标是谁。”
周景行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次事件,引蛇出洞。”
林婉娘嘴角微扬:“正合我意。”
三人迅速展开部署。
数日后,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兵部尚书虽保住性命,却重伤昏迷,无法理事。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有人趁机提出由礼部尚书暂代兵部职权,引发激烈争论。
与此同时,林婉娘悄然派出亲信,在各大茶楼酒肆布下眼线,密切监视可疑人物。
终于,在一次例行巡查中,一名亲信带回一条重要线索:一名自称“青云使者”的神秘人物,曾在西市一间旧宅中秘密会见几名朝中官员。
林婉娘当机立断,命人暗中调查那处旧宅。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那竟是一处废弃多年的王府,而房契上的名字赫然是当今圣上一位早己失势的叔父!
“原来如此……”林婉娘望着手中的房契,眼中寒光乍现,“他们竟然敢拉拢宗室。”
周景行神色凝重:“若真是这样,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林婉娘再次站在书房窗前,远处灯火如星,却掩不住她心中的警觉。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他们得逞。”她低声自语,声音坚定如铁。
下一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夫人!”一名亲信喘息着冲进来,“太子请您立刻前往东宫——有一封密信,署名竟是……那位失踪多年的前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