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娘站在书房窗前,手中握着那枚新生成的“高敏水质检测仪”,银光微闪,映出她眉间冷意。昨日水源被投毒一事虽己紧急处理,但人心动摇,信任一旦受损,便难以轻易修复。
她知道,李文远这次是铁了心要毁掉她的净水生意,手段愈发狠辣。而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局势,反击对方,重新夺回市场主动权。
次日一早,她召集了几名得力手下,开始部署反制计划。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摸清对手的底细。”她目光沉静,“他们不仅仿造我们的产品,还在暗中散布谣言、破坏水源。这些动作背后,绝非仅凭几个小作坊就能完成。”
她派出了几人分别潜入那些新兴水器铺子,观察他们的运作方式与进货渠道。不出两日,果然有了发现。
“夫人,我们在‘清源坊’后院看到他们从一个陌生商队采购了一批香料和不明粉末。”一名探子低声汇报,“其中有个伙计提到,这些材料是用来提升水质口感的,但……看起来并不干净。”
林婉娘闻言微微蹙眉。若真是如此,那对方极有可能在水中加入了某些刺激性香料或添加剂,以掩盖水质本身的杂质问题,甚至可能借此误导百姓——让他们误以为自家净水装置“净化不彻底”,反而需要额外添加“秘方”才能饮用。
这不仅是恶意竞争,更是对百姓健康的不负责任。
她当即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她联系了几位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希望能在原材料价格上争取一些优惠,以便后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促销活动。
“林老板,我们也是老熟人了。”一位年长的米行掌柜搓着手,“你这净水器确实帮了不少村子,我们也愿意支持你一把。这样吧,只要你每月订单稳定,我可以给你打个八折。”
林婉娘点头谢过,又与其他几家主要供货商达成类似协议,为接下来的优惠活动减轻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接着,她在店铺门口张贴了一张新的告示:
【本店即日起推出“饮水无忧”回馈活动:凡购买净水装置者,可享九折优惠,并附赠三个月水质检测服务;若连续使用满半年,再赠送一套滤芯更换组件。】
同时,她还组织了一场小型试吃会,请来几位老客户与村民品尝新研发的几道菜品。
这些菜品是她利用系统回收的一些稀有食材灵感,结合本地风味改良而来。一道用山野菌炖的汤尤其受欢迎,有位老人喝完后感慨道:“这味道,跟我小时候在老家喝的汤一模一样。”
这句话让林婉娘心中一动。她意识到,除了功能上的优势,情感共鸣也能成为打动人心的重要手段。
于是,她在宣传文案中加入了一句:“一口好水,煮得出家的味道。”
短短几日,原本有些冷清的店铺门前又热闹起来。不少犹豫观望的村民纷纷前来咨询,甚至还有些曾转向竞争对手的客户也重新回来。
然而,林婉娘并未放松警惕。
她安排义学中的学生继续跟踪清源坊的动向,同时加强了自家净水装置的质量把控。她将新获得的“高敏水质检测仪”投入使用,在每一处安装点都进行定期水质抽查,并将数据公开发布,供百姓查阅。
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更多信任。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思考更长远的发展策略。
“我们不能只是被动防御。”她对身旁的小六说道,“必须掌握主动权。”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放部分净水装置的技术图纸,允许其他工匠合法仿制,但前提是必须通过她的审核,并统一从林家作坊采购关键组件。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潜在的敌人变成合作伙伴。”她解释道,“他们无法随意篡改技术,也无法随意掺假,因为配件必须来自我们这里。而我们也能借此扩大产能,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
小六听得连连点头,立刻着手整理相关资料。
就在一切有序推进之际,集市上传来一则消息,引起了林婉娘的注意。
“听说了吗?林家的新菜品,能让人喝出乡愁的味道!”
“真有那么神奇?我得去尝尝。”
“我儿子说他以前在城里都没喝到这么清澈的水,现在村口装了净水器,连泡茶都香了。”
这些话传到林婉娘耳中,她嘴角轻轻扬起。
她知道,真正的反击己经开始。
但与此同时,她也察觉到,清源坊那边似乎也在加快动作,频繁与一些官员接触,试图通过官府施压。
“他们想走官路。”她眯起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她随即写信给正在京城备考的弟弟林志远,请他留意朝中动向,并设法检测到敏感内容,请修改后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