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瘟过后,清水村像是被抽走了元气,处处透着股蔫巴劲儿。
往日里鸡叫狗吠的热闹劲儿少了大半,家家户户都在清理自家折损的鸡鸭,损失惨重,气氛低沉。
唯独林知夏和陆时远的小院里,鸡鸣声依旧此起彼伏,显得格外有生机。
那些花花绿绿的鸡群在院子里啄食,精神头十足,和村里其他人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晨,天蒙蒙亮,第一缕阳光刚探进窗棂,林知夏就悄悄从炕上起身了,怕吵醒身边沉睡的陆时远。连日来打理鸡群的辛苦,让她也有些疲惫,但心里那股喜悦却像泉水般往上冒。
她知道,在全村遭灾的情况下,自家鸡群能保下来,意味着什么。
她轻手轻脚来到鸡舍,雏鸡们欢快的叽喳声和母鸡们“咯咯”的叫声混在一起,空气里透着一股健康的活力。
推开简易的鸡舍门,一股带着暖意的湿气扑面而来。林知夏熟门熟路地走到巢箱边,准备捡今天的鸡蛋。
一个、两个、三个……当她的手伸进巢箱深处时,指尖触到了一排滚圆的温热。她心头一跳,又往里摸了两下,竟然摸到了一个又一个圆润的鸡蛋,比平时多出了好几倍!个个大小匀称,还带着母鸡的体温,光洁的蛋壳在晨曦里泛着健康的微光。
“呀!”
惊喜来得太突然,林知夏没忍住轻呼出声,惊喜得嘴都合不拢。她赶紧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捧出来,一个接一个地放进早就准备好的篮子里。
篮子里的鸡蛋很快就堆成了小山。这不仅是他们养鸡事业头一回大丰收,更是她和陆时远辛勤付出后,日子即将好转的实实在在的盼头!
屋里的陆时远听到那声惊喜的轻呼,眉毛动了动,随即睁开了眼。他知道,这声音预示着喜事。他从炕上坐起身,眼神沉静,心里明白,属于他们俩的好日子,总算要来了。
“知夏,怎么了?”陆时远低沉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林知夏提着满满当当的篮子,脚下轻快地走到屋里。
她那张刚睡醒还带着一丝倦意的脸上,此刻写满了藏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她的眼亮晶晶的,像夜空里的星星。
“时远!你快看!”林知夏走到炕边,小心翼翼地放下篮子,语气急促又惊喜,仿佛是个小孩得了心爱的宝贝,“鸡蛋!好多鸡蛋!”
陆时远目光落在篮子里堆得冒尖的鸡蛋上,虽然他心里早就料到了,但亲眼瞧见这一筐筐滚圆的鸡蛋,还是让他心里涌起一股踏实和满足。他嘴角微微勾起,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林知夏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看来,咱们的鸡,也知道你日日夜夜操心了,是要报答你呢。”
“咯咯咯……”屋外传来一阵欢快的母鸡叫声,像是给陆时远的话做了印证。
林知夏被陆时远眼里的温柔和打趣逗乐了,她依偎在他身旁,继续数着鸡蛋,眼里满是憧憬:“这下咱们可真‘发财’了!往后家里的伙食能改善不少,到时候也能往县里运些,卖了钱,再给你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陆时远听了,眼里宠溺更甚。他知道林知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让他过上好日子。他的手温柔地穿梭在她的发间,轻声叹道:“你才是真辛苦了。”
鸡蛋的丰收,彻底点燃了林知夏对未来的信心。她高兴得像只小麻雀,一边整理着金灿灿的新鲜鸡蛋,一边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账:“时远,我看咱们家这批鸡,一天能下不少蛋,这要是天天这么下去,除了咱们自己吃,送些给妈和大哥那边,还能剩下不少哩!”
陆时远看着她充满活力的样子,心里说不出的熨帖,他点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嗯,你心里有数就好。”
林知夏的喜悦很快被一个现实问题冲淡了。这些鸡蛋,除了自家吃和送人,多余的怎么卖出去,才是大难题。
那时候物资管控严格,“投机倒把”的帽子随时可能扣下来。
而且,鸡蛋不像别的,不容易放,数量一多,再不想办法可就得坏了。
“时远,”林知夏眉头微微蹙起,带着些烦恼,“这鸡蛋可不是瓜果蔬菜,放久了会坏。咱们村里又不光我们一家养鸡,就算有人买,数量也有限。拿到集市上卖……到时候要是给人盯上了,说咱们投机倒把可怎么办?”
陆时远听了,伸手轻轻抚平她眉间的褶皱。他知道她的担忧,那个年代,“投机倒把”的罪名能把人一辈子都毁了。“别急,总会有办法的。”他的声音虽然沙哑,却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坚定。
林知夏感受到他手心的暖意,心里的烦躁稍减。她知道,陆时远总能在关键时候给她主心骨。可即便如此,“办法”到底在哪儿,她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家里的鸡蛋每天都在增加,再不想办法,只怕过不了多久,就得白白糟蹋了。
就在林知夏为此发愁的时候,她脑中忽地闪过一道亮光。卖生鸡蛋有风险,那要是把鸡蛋变个样子呢?
林知夏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神采,她突然坐首身体,眼神坚定地看向陆时远:“时远,我有办法了!”
陆时远看着她,眼里闪烁着信任和鼓励,只等她开口。
“我们可以把鸡蛋做成别的!”林知夏兴奋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她前世的见识,“比如,做成卤蛋或者茶叶蛋!这样不仅能放得久,而且口味特别,拿到集市上肯定更受欢迎。这就不只是单纯的‘鸡蛋’了,而是‘吃食’,好听又好卖,而且也能卖上更高的价钱!”
她甚至想得更远:“我们还可以用盐水腌制一些鸡蛋,做成咸鸭蛋,方便长期储存和出售。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鸡蛋囤积的问题,又能多挣钱,更不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他知道林知夏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法子,而她的点子,总能把困境变成好事。
他没有多说,只是默默起身,开始帮林知夏准备柴火和锅具。虽然他腿脚不便,但搬运东西、烧火添柴这些力所能及的活,他还是能帮衬的。
夫妻俩说干就干,很快便投入到加工鸡蛋的忙碌中。林知夏把鸡蛋洗干净,陆时远则负责生火烧水。
没多久,卤料的香味便在小屋里弥漫开来,第一批弹牙的卤蛋和带着茶叶清香的鸡蛋新鲜出炉。林知夏又分出一些鸡蛋,开始腌制咸鸭蛋。
第二天,林知夏准备去赶集卖货。当她将这些色泽、香气扑鼻的加工鸡蛋拿到集市上销售时,果然大受欢迎。新奇的口味,整齐的摆放,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
人们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纷纷抢着买。
“哎哟,这小媳妇手艺真好!这卤蛋比供销社的都香!”
“茶叶蛋!以前只在县城见过,现在村里也有卖的了!”
“这咸鸭蛋,流油冒沙,真是下饭!”
曾经那些对林知夏和陆时远养鸡这事儿抱着看笑话心态的村民,此刻只能瞪大眼睛,看着林知夏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她的钱袋子瘪了又鼓起来。
陆老大媳妇和陆老三媳妇也偷偷摸摸来看,脸色铁青,她们嘴里的那些嘲讽话,瞬间都成了打自己脸的巴掌。
林知知夏的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她收入了一笔可观的钱,甚至还有不少人预订了下一批。
陆时远全程都在旁边守着,他没主动吆喝,但高大沉稳的身影和偶尔扫过人群的冷峻目光,足以震住那些想说闲话或捣乱的人,为林知夏保驾护航。
他的存在,就是林知夏最硬实的靠山。
当林知夏带着满满的箩筐和沉甸甸的钱袋回到家中时,她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把手里的钱递给陆时远看。
陆时远接过钱,没有点数,只是轻轻地在林知夏头上揉了揉,眼中满是赞赏和柔情。
“时远,你看!咱们赚到了!今年咱们可以好好过日子了!”林知夏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不只是挣到钱的光芒,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
“有你在,天天都是好日子。”陆时远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他轻轻地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彼此的心跳。
小屋里充满了暖意和成就感,那是奋斗后的甜蜜与满足。
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林知夏和陆时远的小金库又鼓了不少。他们的餐桌上不再只有粗粮,而是多了鸡蛋羹、卤蛋、甚至偶尔能吃到的肉。生活肉眼可见地变好了,这让他们打心眼里感到知足和幸福。
夜幕降临,小屋里亮起了煤油灯,虽然光线昏暗,但林知夏和陆时远的心却是亮堂的。他们规划着下一步,林知夏想着扩大养鸡的规模,陆时远则盘算着如何修缮院子,让他们的家更舒服。
林知夏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眼中闪烁着憧憬:“时远,咱们这日子,越过越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