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递来的布包沉甸甸的,狗蛋接过时指尖微微一颤。他低头翻开那本残页,纸张泛黄,边角卷曲,墨迹模糊却依稀能辨认出几个古体字:“春耕……宜……”
“多谢王叔。”狗蛋轻声道。
王叔摆摆手:“老李那边还说,最近村里来了几个人,问这书的事儿,眼神怪怪的。”
狗蛋心头一紧,抬眼看向王叔:“他们长什么样?”
“一个穿青衫,像是识字的;另一个矮胖,说话带外地口音。”王叔皱眉,“他们没强求,但问得很仔细。”
狗蛋点了点头,将布包小心收起,送走王叔后回到屋内。母亲正在厨房忙碌,姐姐坐在灶台前择菜,父亲则在院子里检查明日要用的木板尺寸。
“爹,材料都订好了?”狗蛋问道。
“订好了。”父亲抬头,“木头是村东头刘家的,砖瓦从镇上运来,得等三天。”
“那咱们明天先做一批新糯米糍。”狗蛋走进厨房,掀开蒸笼盖子,热气扑面而来。
“你姐刚去邻村送了几份试吃。”母亲擦了擦汗,“她说那边人挺喜欢的。”
狗蛋点头,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乌鸦还在槐树上,像根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一动不动。
第二天清晨,摊位刚支起来,便有几位熟客围了过来。
“狗蛋,昨天买的糯米糍咋有点怪味?”一位中年男人皱着眉头,“我娘吃了肚子不舒服。”
狗蛋脸色一变:“怪味?什么怪味?”
“像是……发霉的味道。”另一位妇人附和道,“我家孩子吃完就喊肚子疼。”
狗蛋连忙道歉:“实在对不住,我这就查。”
他转身进屋,叫来母亲和姐姐一起试吃剩下的点心。姐姐咬了一口糯米糍,皱眉道:“确实不对劲,有点涩。”
母亲也尝了一口玉米糕:“这粉不是以前那种,口感差远了。”
狗蛋心中一沉,立刻翻看昨日进货记录。果然,糯米和玉米粉都是新换的供货商提供的——一家叫“福源”的米铺,说是能保证供应量,价格也便宜。
“看来问题出在这批原料上。”狗蛋低声说道。
他当即派人将剩余食材封存,并通知今日暂停销售糯米糍和玉米糕。摊位前顿时议论纷纷。
“怎么不卖了?我还特地来买呢!”
“是不是你们做得不好啊?”
狗蛋没有解释,只是默默收拾东西。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真相。
傍晚收摊后,他换了一身旧衣裳,悄悄前往“福源”米铺。店铺己关门,但他绕到后院,发现有人正往几袋米里掺入另一种灰白色粉末。
狗蛋屏住呼吸,躲在墙角观察。借着月光,他看清其中一人正是昨日王叔提到的那个外地口音的男人。
“加够了吗?”那人压低声音问。
“差不多了。”另一人答,“这些粉料掺进去,没人看得出来,成本还能再降两成。”
狗蛋心中怒火中烧,却强自冷静下来,悄悄记下他们的动作,拍下了几段画面。他知道自己不能贸然出手,必须掌握确凿证据。
深夜回家,他调出系统界面,输入“检测食材纯度”。
【系统提示:检测开始,请放置样本】
狗蛋将一小撮糯米粉放在桌上,系统光芒一闪,随即弹出结果:
【该批次糯米粉含劣质淀粉(占比约20%),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肠胃不适】
狗蛋拳头攥紧,指节发白。
翌日清晨,他在摊位前挂出一张告示:
【致各位乡亲:近日部分点心品质异常,经核查为供应商原料问题。现所有相关产品己停售,待查明后恢复供应。向受影响者致歉,并提供免费退券服务。】
围观人群渐渐聚集,有人点头称赞,也有人冷嘲热讽。
“早该查查了,现在做生意太糊弄人。”
“我看就是急着扩张,顾不上质量。”
狗蛋站在摊前,目光坚定。
他将整理好的证据、样品和调查记录装进布袋,准备次日在集市上公开揭发。乌鸦不知何时又飞到了屋顶,黑羽在晨光中闪着金属般的光泽。
夜色降临,风卷起尘土,狗蛋坐在灯下,手指轻轻抚过那本《农书·春耕篇》。纸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小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春三月,宜察粮之实虚。”
他心头一震,仿佛听见某种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