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承乾请陛下禅位
大唐:太子李承乾请陛下禅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太子李承乾请陛下禅位 > 第10章 暗箭流言,无声反制

第10章 暗箭流言,无声反制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太子李承乾请陛下禅位
作者:
平平无奇哈士奇
本章字数:
5660
更新时间:
2025-05-03

扳倒钱禄带来的震动尚未完全平息,一场新的、更加阴险的攻击,己如同无声的毒雾,悄然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弥漫开来。

这一次,魏王李泰显然吸取了教训,不再首接攻击某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李承乾本人,对准了他那刚刚有所起色、却依旧脆弱不堪的储君声望。

不知从何时起,长安城的茶楼酒肆、坊间巷陌,乃至官员府邸的私下聚会中,开始流传起一些关于东宫太子的“新”说法。

不再是简单嘲讽他的腿疾,而是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性情大变”后的“暴戾”与“酷虐”。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自从摔伤腿后,整个人都阴鸷不少!前些日子,不过是个内侍去探望,稍有不周,竟被他下令当众掌掴五十!打得那叫一个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啊!”

“何止啊!我还听说,东宫里有两个小内侍,就因为打扫时碰倒件摆设,就被太子殿下寻个由头,拖下去严刑拷打,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呢!”

“啧啧,如此喜怒无常,动辄打杀下人,这哪里还有半分储君的仁厚模样?我看,是那腿伤伤到了脑子,心性都变得扭曲了!”

“嘘!小声点!这话可不敢乱说。不过,陛下春秋鼎盛,魏王殿下又聪慧贤明,深得圣心。这储位之事,怕是真的不好说喽……”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沾染了剧毒的暗箭,精准地射向李承乾最敏感的痛处。

将他之前的雷霆手段刻意扭曲、放大,描绘成一个残忍暴虐、心智失常的形象,首接质疑他作为储君的资格和品德。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浮动。不少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听闻这些传言,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与东宫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甚至有消息隐隐传来,说陛下在某次与近臣闲谈时,也曾流露出对太子“性情过于刚烈”的些许忧虑。

……

东宫,书房。

赵全将收集到的这些流言,一字不落地向李承乾汇报,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愤慨:“殿下!这……这分明是魏王府在背后捣鬼!用心何其歹毒!如此污蔑诽谤,长此以往,您在朝野的名声……”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平静,仿佛那些恶毒的揣测和攻击,都与他无关。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偶尔闪过一丝冰冷刺骨的寒芒。

“慌什么。”他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镇定力量,“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说什么,便让他们说去。”

他当然知道这是李泰的反击。而且,这一招确实阴险。首接攻击他的品性,动摇他作为储君的根基,比扳倒一两个官员要狠得多。

但他并不慌乱。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冷静的头脑和精准的反击,才能破局。

“流言止于智者,更止于事实。”李承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既然他们要玩舆论,那孤便陪他们好好玩玩。”

他没有急于去辩解,更没有派人去抓捕那些传谣者——那只会显得自己心虚,反而落入对方的圈套。

他要做的,是釜底抽薪,是潜移默化,是用另一种“事实”,去消解这些流言的毒性。

“赵全,”他看向心腹,“你附耳过来。”

他低声吩咐一番,核心思路便是多管齐下,打一场信息反击战。

第一步:巩固内部,统一口径。

李承乾让赵全向东宫所有核心管事、卫士军官传达他的“态度”:之前处置张宝等人,乃因其罪有应得,或欺上瞒下,或暗通外敌,东宫之内,规矩必须立起来,绝不容许任何人挑衅储君威严,更不容奸佞之辈藏身其中。

他的行为,是“拨乱反正”,是“自清门户”,绝非滥施淫威。要让所有东宫之人,对外口径保持一致,并且从内心认同这一点。

第二步:外联勋贵,侧翼发声。

他秘密召见杜荷,将长安城的流言告知,并“恰当”地流露出自己的“委屈”与“无奈”:“孤不过是整肃了几个恶奴,便被描绘成如此不堪。君卿,你说,这背后若无人指使,谁会信?”

杜荷本就对李泰不满,闻言更是义愤填膺。李承乾便顺水推舟,让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勋贵子弟的圈子里,私下里散布另一种说法:“听说了吗?太子殿下最近处境艰难啊,魏王府步步紧逼,连东宫的份例都被克扣了!前几日惩治了几个刁奴,我看多半也是那些奴才仗着魏王府的势,欺人太甚,太子殿下被逼得没办法才出手的!唉,堂堂太子,被逼到这份上……”

这种“私下抱怨”和“打抱不平”,远比首接辩解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在特定圈层引起共鸣。

第三步:深入坊间,塑造形象。

这一步,则交给了新收服的暗桩陈洪。李承乾让他利用自己掌管宫内杂项传讯、与宫外采买有联系的便利,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真相”悄悄散布到市井坊间。

“哎,你听说了没?东宫那位太子爷,可真是个好人呐!前阵子不是收留了好多咱们这样的苦哈哈当卫兵吗?听说啊,他前几天又发威了,把宫里几个仗势欺人、克扣下人钱粮的坏管事给狠狠收拾!听说那些坏家伙,平日里比外头的恶霸还凶呢!”

“真的假的?太子爷还管这个?”

“那可不!听说就是因为那些坏管事欺负人太狠,太子爷看不过去,才下令严惩的!跟魏王府那边传出来的什么‘性情暴戾’根本不是一回事!我看啊,是那些权贵自己奢靡惯,见不得太子爷为咱们下人出头!”

这种说法,巧妙地将李承乾惩治下人与他之前收留乞儿的“仁德”形象联系起来,将“暴戾”转化为“为民除害”,同时不着痕迹地将矛头引向“奢靡权贵”(让人自然联想到风头正劲的魏王府),在底层民众中争取同情和好感。

第西步:战略示弱,釜底抽薪。

也是最阴险的一步。李承乾授意赵全,可以“不小心”地让一些消息流传出去——比如,东宫因为份例被削减,用度确实紧张,不得不减少了一些非必要的开销,甚至有传闻说太子妃都准备变卖一些自己不太常用的首饰来贴补宫内用度。

这种“哭穷”的消息,一旦传开,与“太子性情暴戾、奢侈无度”的谣言放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一个连用度都紧张到需要变卖饰品的太子,会是那种随意打杀下人、奢靡暴戾的人吗?

这自然会让那些恶毒的谣言,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

一时间,长安城内,关于东宫太子的各种传言,如同投入水中的墨滴,迅速扩散、交织、碰撞。

魏王府散布的“暴戾”论调依旧存在,但李承乾精心策划的反制信息,也如同涓涓细流,开始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渗透、发酵。

勋贵圈子里,开始有人私下议论魏王是否“逼人太甚”;市井坊间,对太子“为民除害”、“处境艰难”的同情声开始出现;朝堂之上,那些原本有些动摇的官员,在听到东宫“财政困难”的传闻后,看向魏王府一系的目光,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李泰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虽然依旧声势浩大,却仿佛打在了一团棉花上,力道被层层化解,并未达到预期的、彻底摧毁李承乾声望的效果,反而让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东宫,书房内。

李承乾听着各方渠道汇总而来的信息反馈,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他知道,这只是信息战的第一回合。想要彻底扭转局面,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手段。

但至少,他守住了阵地,甚至让对手有些难受。

这就够。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副舆图,手指缓缓划过京畿宿卫的驻防点。

舆论场上的交锋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最终胜负的,永远是握在手中的——刀!

该让岳飞的练兵,再加把火候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