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绝密联络
1931年10月末,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三江省桦南县的群山。谢文东蜷缩在土龙山一处隐蔽的山洞里,借着摇曳的火把,反复着一把从日军尸体上扒下来的刺刀。洞外呼啸的风声中,似乎还夹杂着妻弟被活埋时李氏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这声音日夜折磨着他,让他的复仇之火愈燃愈烈。
己经十多天了,自从饭冢朝吾加强戒备后,刺杀计划陷入僵局。谢文东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山洞里潮湿阴冷,可他却感觉不到寒意,满心满脑都是如何才能接近那个恶魔。
这天傍晚,正当谢文东对着岩壁发呆时,洞口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瞬间警觉起来,握紧刺刀,屏住呼吸。“谢大哥,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谢文东定睛一看,竟是许久未见的景振卿。
“振卿!你这些日子去哪了?”谢文东又惊又喜,快步迎上前去。只见景振卿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脸上也沾满了尘土,但眼神却依旧明亮坚定。
景振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谢大哥,我没闲着。这些日子,我一首在周边几个村子转悠,联络那些和咱们一样恨透了小鬼子的汉子。”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些名字和地址。
谢文东接过本子,翻看着上面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振卿,你做得好!可光靠咱们这些人,力量还是太单薄了。”
景振卿在火堆旁坐下,拨弄着跳动的火苗:“谢大哥,我也想到了。所以我觉得,咱们得成立一个组织,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和小鬼子好好干一场!”
“成立组织?”谢文东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就叫‘抗联筹备会’!有了组织,咱们办事就更方便了。”他一拳砸在身旁的石块上,“不过,咱们现在一没枪,二没粮,拿什么和小鬼子斗?”
景振卿神秘地笑了笑:“谢大哥,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联络的这些人里,有几个猎户,他们手里有猎枪;还有些铁匠,能打造刀具。只要咱们把大家召集起来,武器的事儿总能解决。”
两人越说越兴奋,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山洞外,月亮悄悄爬上了山头,清冷的月光洒在洞口。谢文东和景振卿商量着筹备会的具体事宜,从如何召集村民,到怎样收集武器,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文东和景振卿开始分头行动。谢文东负责在土龙山村周边活动,秘密联络信任的村民。他总是趁着夜色,挨家挨户地敲门。“老张家兄弟,小鬼子在咱这儿作威作福,咱们不能再忍了!”“王婶,告诉您家小子,跟我们一起干,把小鬼子赶出咱的地盘!”每到一处,他都激情澎湃地讲述着日军的暴行,号召大家加入抗联筹备会。
景振卿则穿梭在各个村子之间,与之前联络好的有志之士会面。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他见到了猎户老赵。老赵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平日里靠打猎为生。“老赵,咱们得团结起来,和小鬼子拼了!”景振卿拍着老赵的肩膀说道。老赵握紧手中的猎枪,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早就想干了!这些小鬼子,抢我猎物,杀我乡亲,我跟他们没完!”
然而,筹备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消息难免走漏。一天夜里,谢文东正在山洞里开会,突然有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谢大哥,不好了!小鬼子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开始在村子里到处搜查,还抓了几个人问话!”
洞内顿时一片寂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大家别慌!”谢文东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咱们一首都很小心,小鬼子不可能掌握太多情况。从现在起,咱们的行动要更加谨慎,联络时都用暗号。”
“谢大哥说得对!”景振卿也站起来,“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不能乱了阵脚。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会议结束后,谢文东和景振卿留在洞内,继续商讨对策。“振卿,小鬼子现在肯定在盯着咱们,咱们的筹备会刚刚成立,力量还很薄弱,如何才能在日军的眼皮底下发展壮大?”谢文东眉头紧皱,眼中满是忧虑。
景振卿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谢大哥,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从周边的山林入手,建立几个秘密据点。让新加入的兄弟在那里训练,同时收集情报。另外,咱们得想办法和其他抗日队伍取得联系,说不定能得到一些支援。”
谢文东点点头,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他心里清楚,前方的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日军的搜查越来越频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而且,就算建立了据点,训练出了队伍,又该如何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筹备会能否顺利发展壮大?这些问题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谢文东的心头。
山洞外,寒风依旧呼啸,远处隐约传来日军巡逻的犬吠声。谢文东和景振卿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又有着难以言说的担忧。在这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们能否带领抗联筹备会走出困境,为乡亲们报仇雪恨?而更大的挑战和危机,又将以怎样的方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