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 第103章 筹钱建磨坊

第103章 筹钱建磨坊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吃瓜!和竹马下乡扶贫日常
作者:
入海鱼
本章字数:
4516
更新时间:
2025-05-28

在姜若荷和文宇辉的设计下,杨正堂三人一起发现地下室的手雷和机器。

姜若荷建议杨正堂不要声张,先带着他爹杨万山去后山看看情况。

当天下午,杨正堂带着杨万山和姜若荷他们又去一趟后山,

至此,后山有手雷的事便过了明处。

战争遗留下的危险品不能这样在后山放着,这好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炸弹,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当天夜里,杨万山让儿子请村长和宗武大伯来自己家,商议机器和手雷的事。

宗武大伯以前是抗战的老兵,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倭瓜人,连他们的东西都恨不得毁灭干净。

"全部上交,"他斩钉截铁地说,烟袋锅在桌角敲了敲,"倭瓜的东西,沾不得。"

村长也是这样的想法,他擅长和稀泥,不当吊车尾,不做出头鸟。

“手雷上交没有问题,但里面还有一台机器。”

“啥机器?”

村长问了一句,

姜若荷开口道:“村长,是柴油发电机。”

村长知道柴油是什么,也知道电是什么,可柴油发电机组成在一块,村长就不知道了。

“这个什么鸡干什么用?”

“柴油发电机,听名字就知道,就是用柴油创造出电力。有了电,咱们村可以通电,有灯照明,可以修磨坊、到了夏天雨水不多时,还能抽水灌溉农田。”

村长望着姜若荷,“你的意思是说,有了这个机器,咱们村能用上城里用的电灯?”

“对。”

村长眼睛一亮,“那这是个好东西。”

留下!必须留下!

宗武大伯还在犹豫,

“可这毕竟是倭瓜的东西。咱不一起上交?”

文宇辉劝说道,“宗武大伯,咱以前打仗的时候,还缴倭瓜的武器打他们呢。他们屁滚尿流的跑了,咱们还不能留下点战利品发展生产?您老好好想想,电灯、咱自己村的磨坊。”

文宇辉抛出两个大大的肉包子,诱惑的宗武大伯不出声。

村长又发出疑问,“手雷都上交了,发电机不上交这说不过去吧?”

杨万山想的简单,“咱们就说光发现了手雷,没有发电机。”

宗武大伯瞅了杨万山一眼,“瞒着不说,等作坊建起来,一样露馅。”

“那,那就说这机器是原先地主老万家留下的。万家几辈人都住在咱们村,他家东西就是咱们村的东西。咱们用自己村的机器发展生产,谁管得了?”

屋里人被杨万山看似无理其实有理的话弄的一默。

最后宗武大伯拍板,

“这事就这么办。等明天,村长找几个年轻人去趟后山,把里面的东西起出来。找几个嘴严的,别什么事都往外说。”

“行。”

村长点头答应,心里不太高兴。

杨宗武怎么不把这事安排给杨万山?

他找人去后山搬手雷,万一有人炸伤,责任不都得堆身上?

村长有怨言但也不吭声,

他走的时候暗暗瞥了眼姜若荷,

心中再次惋惜,要是他家正义娶的是姜若荷,

那他们家现在在村里的地位一定又高一阶。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村里人知道后山发现手雷的事,

一时之间众说纷坛,

在大队部教孩子识字的顾辞也听到消息,

他眉头微皱,坏了,他怎么把这个事给忘了。

他前世听说过牛首村发现了手雷,那个时候他在准备高考,就随便听了一耳朵。

听说发现的东西不光有手雷,还有发电机、大地主家留下来的金银珠宝,

怎么现在村里的消息说只发现了手雷?

发电机和金银珠宝去了哪里?

是还没发现,还是被人给私吞了?

“顾老师,你怎么不说话?”

眼前的小孩脸上脏兮兮的,鼻子上挂着一大根鼻涕,

“老师没想什么,咱们继续上课。”

顾辞看着孩子,眼神中闪过嫌弃,他避开小孩想要抓过来的手,

回到屋里,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

立冬那天,新源公社下了一场雪,

村里的土地被雪冻得邦邦硬,意味着村里知青和闲汉的修路生活告一段落。

牛首村在立冬的第二天召集全村人开了一场会。

会议的内容是,他们村准备成立自己的磨坊。

万事俱备,就差买机器的钱。

此消息一说,满村人像滚锅里的饺子,躁动不安,议论纷纷。

“我知道,大家都等着过几天分钱,好过个好年。可钱留在你们手里有什么用?够你们买下年吃的粮食?够给家里孩子结婚?还是够你们盖三间大瓦房?”

大队长的三连问问的村里村民默不作声。

村里有人问,“村长,就算俺们不要钱,大队的钱够开磨坊了?机器的价格可贵了,还得用电哩。”

“电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原先的地主老万家你们还记得不?他们家留下一台破的发电机,被咱们村的姜知青修好了。你说的机器贵是机器贵,咱们买不起大的,还能买不起小的?”

“小的有啥用?我看还不如把钱留在自己手里实惠。”

胡婶在底下念叨一句,

大队长杨万山看了眼胡婶,“万坠家的,你想说话上来说。”

胡婶脸上一僵,上次她说杨宗奎和女人在她家柴火堆后面乱搞,被杨宗奎供出来的女知青三天两头来她家门口闹。

她要跟那个女知青打,那女知青跟不要命似的跟她硬碰。

多亏杨万山找那个女知青做工作,女知青才不来她家找她麻烦。

她现在小声嘟囔,这不是在拆大队长的台吗。

“大队长,俺没说啥,没说啥。”

杨万山:“你们心里肯定和万坠家的想的一样,钱留在自己手里好,盖不盖磨坊没用。乡亲们,现在国家稳定了,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钱留在你们自己手里是死的。但是咱们买了机器建磨坊后,这就不一样了。磨坊赚的钱都是咱们村的。

去公社磨坊磨一斤杂粮面要三分钱,咱们全村光加工面粉就得花在磨坊上八十多块钱。要是咱们村自己有磨坊呢?”

底下人吆喝一句,

“能省下来八十块钱。”

“不光能省下八十,你要是能把别的村拉过来加工粮食,咱们还能赚别的村的钱。来咱们村加工粮食的人一多,那咱们村的磨坊是不是就能赚钱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