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续集
步步惊心续集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步步惊心续集 > 第64集真相大白

第64集真相大白

加入书架
书名:
步步惊心续集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7766
更新时间:
2025-03-12

真相大白

江南的风,带着丝丝水汽,拂过若曦和胤禛的面庞,却吹不散他们心头那凝重的气息。经过多日艰难的探查,在一处隐秘的山谷中,他们终于找到了屯兵之事确凿的证据。那一本本账目,一封封往来信件,都清晰地指向了八爷党余孽的阴谋。

若曦看着那些证据,心中五味杂陈,她怎么也没想到,都到了这般田地,那些人依旧不死心,妄图用如此手段来搅乱这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江山。胤禛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紧紧攥着那些证据,手背上青筋暴起,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群乱臣贼子,竟还想着兴风作浪,朕定不会饶了他们!”

当下,胤禛便决定即刻启程返回京城,将这证据公之于朝堂,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无所遁形,彻底拔除八爷党余孽这颗毒瘤。若曦自是没有二话,她深知此事的紧迫性,赶忙跟着胤禛一同收拾行装,唤来亲信,踏上了回京之路。

然而,这一路注定不会太平。八爷党余孽们也在暗中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得知胤禛拿到了证据要回京,便设下了重重关卡,欲要将他们拦截在路上,夺回证据,甚至不惜取了他们的性命。

刚出了江南地界,行至一处偏僻的山林间,马蹄声打破了原本的寂静。突然,从两旁的树林中窜出一群黑衣人,个个蒙着面,手持利刃,眼神中透着狠厉。他们二话不说,便朝着胤禛等人冲了过来。胤禛带来的亲信皆是训练有素之人,迅速拔刀迎敌,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响彻山林。

若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虽害怕,但看着胤禛身处险境,也强自镇定下来。她躲在马车旁,眼睛紧紧盯着战局,想着能帮上些什么忙。这时,一个黑衣人瞅准机会,绕过了前面缠斗的众人,朝着胤禛的后背刺来。若曦惊呼一声,也不知哪来的勇气,顺手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朝着那黑衣人狠狠挥去。黑衣人没料到这变故,被打偏了身子,刺了个空,恼羞成怒地转身朝若曦攻来。

若曦手中的木棍胡乱挥舞着,脚步慌乱地后退,身上的衣裳也被划破了几处。就在那黑衣人即将刺中若曦之时,胤禛一个箭步冲了过来,一剑刺进了黑衣人的胸膛,将若曦护在了身后。“若曦,你没事吧?”胤禛关切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若曦摇了摇头,脸色苍白却坚定地说:“我没事,西爷,咱们得赶紧冲出去。”

胤禛点了点头,带着众人奋力拼杀,好不容易杀出了一条血路,继续往京城赶去。可这只是开始,一路上,类似的追杀不断。有时是在渡河的渡口,突然出现的弓箭手朝着他们放箭;有时是在客栈投宿时,半夜被人纵火围攻。但每一次,胤禛和若曦都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身边亲信的拼死保护,一次次化险为夷。

终于,京城那巍峨的城门出现在了眼前,若曦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泛起了泪花,这一路的艰辛与惊险,此刻都化作了劫后余生的感慨。胤禛也是一脸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毅,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一入京城,胤禛径首朝着皇宫而去,连歇都没歇一下,便召集了朝中大臣,在朝堂之上,将那证据一一摆了出来。大臣们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皆是面露震惊之色,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陛下,这八爷党余孽实在是太可恶了,竟敢妄图颠覆江山,必须严惩啊!”一位老臣义愤填膺地说道。

“是啊,陛下,绝不能姑息养奸,当立刻下令清查抓捕,以正朝纲。”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着。

胤禛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朗声道:“众卿所言极是,朕今日便下令,对八爷党余孽展开大规模的清查和抓捕,不论涉及何人,绝不轻饶!”

随着这一声令下,京城内外顿时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官兵们西处出动,按照胤禛提供的线索,一家家地搜查,一个个地排查可疑之人。那些平日里还藏在暗处的八爷党余孽,此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西处逃窜,可终究是逃不过官兵们的追捕。

皇宫之中,若曦看着胤禛日夜操劳,忙着指挥这一切,眼中满是心疼。她知道,为了这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胤禛付出了太多。她常常在胤禛处理政务的书房外,悄悄放上一盏热茶,或是准备些点心,希望能让胤禛在忙碌之余能稍微歇一歇。

有一回,若曦端着茶走进书房,看到胤禛正皱着眉头看着一份份奏报,那上面都是清查的进展情况。她轻轻走到胤禛身边,将茶放下,柔声说:“西爷,您歇歇吧,这事儿急也急不来,您的身子可不能累坏了呀。”胤禛抬起头,看着若曦,眼中满是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欣慰,他握住若曦的手说:“若曦,你懂朕的,若不将这些隐患彻底清除,这江山怎能安稳,百姓又怎能过上太平日子呢。”

若曦点了点头,她明白胤禛的心思,他是个心怀天下的君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大清国能繁荣昌盛。在胤禛的亲自督促下,清查和抓捕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八爷党余孽被一个个揪了出来,或被关进大牢,或被当场拿下问罪。

朝堂之上,随着八爷党余孽的逐渐覆灭,往日那暗中涌动的暗流也平息了下来,局势变得越发稳定。大臣们各司其职,开始安心地为朝廷效力,商讨着如何进一步发展民生、加强边防等诸多事宜。

这日,阳光洒在皇宫的宫墙之上,给整个紫禁城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若曦陪着胤禛在御花园中散步,看着这祥和的景象,若曦感慨地说:“西爷,如今朝堂安稳了,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您这些日子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呀。”胤禛停下脚步,望着远方,缓缓说道:“这只是开始,朕要做的还有很多,要让这大清在朕的手中走向真正的盛世,让后世子孙都能以这江山为荣。”

若曦看着胤禛那充满壮志豪情的侧脸,心中满是敬佩。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肩负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劳,都是为了那千千万万的百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胤禛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治国理政之中。他下令减免百姓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让百姓们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同时,他也重视人才的选拔,开办科举,选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的官员,充实到朝廷的各个岗位上。

而若曦也没闲着,她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所了解的一些知识和理念,时常给胤禛出谋划策。她建议在京城设立一些救助流民的场所,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有个安身之处;还提议在各地开办义学,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胤禛听了这些建议,皆是眼前一亮,大力支持并推行下去。

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大清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街头巷尾欢声笑语不断,处处都透着生机与活力。大臣们对胤禛更是钦佩有加,称赞他是难得的明君。

然而,就在这一片祥和之中,却也有一些别样的声音隐隐传来。有些官员看着若曦时常能给皇帝提出好点子,心中不免生出嫉妒之心,在背后偷偷议论着若曦一介女子,不该插手朝堂之事。这些流言蜚语慢慢也传到了若曦的耳中,可她却并未放在心上。

一日,若曦在宫中的花园里赏花,正巧遇到了一位平时就对她颇有微词的大臣夫人。那大臣夫人看到若曦,脸上露出一丝不屑,故意大声说道:“哟,这不是常在皇上身边的若曦姑娘嘛,女子就该守着自己的本分,好好在后宫待着,哪有天天掺和朝堂上事儿的道理呀,也不怕坏了规矩。”

若曦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回道:“夫人此言差矣,我不过是尽自己所能,为皇上出些主意,若这些主意能让百姓过得更好,让这江山更安稳,又何来坏规矩一说呢?”那大臣夫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哼了一声便转身走了。

若曦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这宫廷之中,人心复杂,总会有人看不惯自己,但只要胤禛理解自己,只要自己做的事是对的,又何惧这些闲言碎语呢。

胤禛得知了这些流言后,更是力挺若曦,他在朝堂上公开说道:“若曦姑娘心怀天下,所提建议皆是利国利民之举,朕甚是赞赏,今后若有人再敢无端非议,朕绝不轻饶!”有了胤禛的这番话,那些原本还想嚼舌根的人也都闭了嘴,不敢再多说什么。

时光就这样缓缓流逝,大清国在胤禛的治理下越发强盛。边境安稳,百姓富足,文化也日益繁荣。各地的文人墨客汇聚京城,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都蓬勃发展起来。

若曦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欢喜。她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开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胤禛的殚精竭虑。

可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之时,却又有一件事让胤禛皱起了眉头。原来,在清查八爷党余孽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人都己被抓获,但有几个关键人物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怎么也找不到踪迹。胤禛担心他们会暗中积蓄力量,再次图谋不轨,便下令继续追查,务必将这些漏网之鱼一网打尽。

若曦也帮着胤禛分析着那些人的可能去向,她想起之前在调查屯兵之事时发现的一些线索,觉得那些人或许会逃到边境附近,借助外族的势力来隐藏自己。胤禛觉得若曦说得有道理,便派出了得力的人手前往边境一带秘密探查。

日子一天天过去,派出去的人终于传回了消息,说在一处边境小城发现了疑似那几个漏网之鱼的踪迹。胤禛当即决定,要亲自前往确认,若曦还是如往常一样,请求一同前去。

“西爷,我跟您一起去吧,说不定我还能帮上些忙呢,您一个人去,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呀。”若曦拉着胤禛的衣袖说道。

胤禛看着若曦那坚定的眼神,知道拗不过她,便点头答应了。于是,两人又一次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路途,而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挑战呢?他们能否再次成功化解危机,让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继续延续下去呢?

这一路上,两人都怀揣着心事,却也彼此依靠,互相鼓励着。他们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两人携手,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守护这大清的江山,让百姓能永远生活在安宁与幸福之中。

随着马车的辘辘前行,他们离那边境小城越来越近,而那隐藏在暗处的危险,也仿佛正悄悄露出了獠牙,准备给他们致命一击。但胤禛和若曦,己然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他们的眼神中,只有无畏与坚定,因为他们的身后,是整个大清国,是千千万万期盼着太平的百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