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偏僻小山村吃瓜的那些日子
躲在偏僻小山村吃瓜的那些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躲在偏僻小山村吃瓜的那些日子 > 第15章 灭门案的背后之李老师家的喜事

第15章 灭门案的背后之李老师家的喜事

加入书架
书名:
躲在偏僻小山村吃瓜的那些日子
作者:
苹果吃出半条虫
本章字数:
6184
更新时间:
2024-12-19

陈伯这一次,把我安排在了李老师家里暂住。

这次,他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提前给我介绍了李老师家里的情况。

李老师,名字叫做李秀琴,前任老公是个警察叔叔,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壮烈牺牲了。

那年,李老师三十五岁,两个儿子,老大郭伟八岁,老二郭超六岁。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已才能体会吧。

以前他们一家是住在镇上的,自从他老公牺牲以后,她就申请调职,希望能够调到村里的学校任职。

他老公是土生土长的村里孩子,这里还有一个老娘健在,就是身体一直不太好。

这个郭婆婆听说了她儿子牺牲的消息,就病倒了,一病不起瘫痪在床。

李老师调职以后就带着孩子搬到了村里,和婆婆住在一起,每天上班,照顾两个孩子,照顾瘫痪的婆婆。

那个时候李老师确实是辛苦,就这样过了两年,郭婆婆病故了。

于是,李老师坐堂招夫,找了个上门入赘的现任老公,这个男人叫肖成寓,南方人,性格比较温顺的那种。两个孩子和他相处的还算是比较融洽。

就这样相安无事的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这一年,老大郭伟二十五岁了,老二也二十三岁了。

郭伟初中毕业以后,考上了技术学校,学的是开起重机,吊车什么的,大型机动车的专业。学成以后就近分配到了镇上的工地上班。工作内容很对口,就是在工地上开挖掘机。

同时,郭超的大学生活也已经进入了实习阶段,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

因为郭伟,郭超平时都各忙各的,很少回家,平时,李老师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在家。

第一次去李老师家是陈伯亲自带我过去的。

李老师家距离学校还是有有点距离的,大概步行需要十五分钟左右的样子。

老远的,就看见李老师,站在一个院子门口张望,看见我们就打着招呼跑了过来。

嘴里还在不停地絮叨着:“村长,你们俩怎么这么慢啊?小沈老师,我是提前回来收拾一下房间的,不然就和你一起回来了,免得劳烦村长特意跑一趟。”

“不麻烦,不麻烦,这小沈老师,以后就麻烦李老师了,还是要多照顾照顾这孩子。”陈伯笑容满面的边走边说着。

“是呀,李老师,我这搬过来,确实给您添麻烦了,还辛苦您给我收拾房间!”

“都是一个学校的,客气什么呀?”李老师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朝院子里面走:“小沈老师,咱们还是挺有缘的,打第一次见面,我就挺喜欢你的……”

李老师家的院子还挺大的,正前方是正房,东西两侧都有厢房。

院子通往正房的过道上面,搭了葡萄架,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的黑紫色的葡萄挂满了架子,刚走进院子,就能闻到一阵阵的葡萄特有的清香味。

李老师带着我们直接进了正房,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喊着:“老肖,老肖,让你洗的葡萄洗好了吗?客人都来啦,你怎么还磨磨蹭蹭的?怎么还不端出来?”

“来啦!来啦!”一个标准的南方口音的男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面装着满满一盘子葡萄。

往脸上看,那个男人大概五六十岁的样子,头发已经花白了,发际线很高,鼻梁也很高,个头却不高。

略显臃肿的体态,最显眼的是那圆滚滚的肚子,貌似不比六七个月的孕妇肚子小。

他笑呵呵的走出来,把盘子放在我们面前的桌子上,然后看着我们,似乎眼睛都在笑:“这就是小沈老师吧?李老师天天在家念叨你呢!村长,欢迎你们来家里!快来尝尝咱自已家的葡萄,甜着哩!”

李老师白了他一眼,对我说:“小沈老师,这是我们家老肖,你肖叔,干点事情就是磨磨蹭蹭的,没个沙楞痛快劲儿……”

“肖叔,您好!谢谢您!辛苦您了!”我连忙起身问好并道谢。

“小沈老师,快坐,快坐,不要客气哒!以后就当是自已家里哈!”

我郑重地点头,李老师和陈伯却都笑了。

陈伯在李老师夫妻二人的强烈要求下,留下一起吃晚饭。

席间,聊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李老师说她家老大郭伟,经人介绍的对象谈成了,上个月已经领证结婚了。

这儿媳妇是镇上的幼儿园的保育员,小女娃子人长得漂亮,性格还特别好,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条件也不错。

婚后,为了工作方便,她们两个人在镇上租了个房子,暂时住在镇上,每个周末都会回来看看。

他们的婚礼没有大操大办,就是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了个饭,然后一对新人出去玩了几天,就算是旅游结婚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儿媳妇娘家也是这个村的,说是家里还有一个没成家的弟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淳朴农民。

一提起这儿媳妇,李老师就眉开眼笑的,确实是一个令她满意的姑娘。

说到高兴处,李老师还拿出来姑娘的照片给我们看:“看看,看看,这就是我们家儿媳妇,菲菲,漂亮吧?”

照片上的姑娘面皮白净,小双眼皮,小鼻子,小嘴巴的,一副清清纯纯的模样,确实很不错。

陈伯拿着相片端详了一会儿,手指抬起轻敲了几下额头,又眯起了眼睛仔细看了看,才笑道:“这孩子俺见过,好像是吴老实家的姑娘啊?”

“这姑娘确实姓吴,村长你说的是村东头的那个吴老实吗?我们和亲家虽然见过两次,但不太熟……”李老师赶忙询问,开启八卦模式。

“对呀!俺们村还有几个吴老实啊?”陈伯一提起这吴老实,就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

“这吴老实确实是个老实人,而且是个老好人!不管村里谁家有事,只要你开口,没有他不帮忙的!不夸张的说,在俺们长青村,吴老实算第二大好人,没人敢认第一!”

说到这里,陈伯又看向李老师,竖起大拇指道:“李老师,你这个亲家找的好啊!吴老实家的姑娘肯定错不了!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李老师也是听得眉开眼笑的,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我们家郭伟眼光不错,嗯,确实不错……”

肖叔也是很开心的样子,不停的给我们夹菜,一边夹菜,嘴里还一边客套着:“村长,多吃点菜,来来来!小沈老师,别客气,来,吃菜,吃菜!”

“好的,好的,您客气了,我自已来,谢谢谢谢!”我看着自已面前满得放不下的碗,扶额……

有时候,太客气也很让人受不了,好吧?

吃完饭以后,陈伯就回去了。

李老师安排我住在西厢房,东厢房是郭伟的新房,每个周末郭伟带着媳妇回来,就会住在东厢房。

文化人的家里就是不一样,不管是哪个房间,都有书。

主人卧室有书柜,郭伟婚前的房间有书橱,郭超的房间有书橱,客房也有书柜。

而且每个房间的书目各不相同,经典文学,报刊杂志,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教学教案,全部都分门别类的有序摆放着,不禁让人感叹,李老师的读书品格的高尚。

晚上,月朗星稀。

李老师喊我去正房和她聊会家常。

我们刚刚聊了没几句,肖叔从外面进来,嘴里不停地说着:“哎呀,哎呀,散一会儿步怎么会这么饿呢?不行了,不行了,肚子饿了,我要吃点东西垫一垫,嗯,吃点啥呢?吃点啥呢?”

李老师一看他又要吃,就不高兴了:“天天晚上要加餐,活该你肚子肥,你看看你自已那大肚子,还要吃,就知道吃!你就不能少吃点?减减肥?”

“不行,不行,晚上不填饱肚子,睡不着觉很难受的!我要吃青菜面,对,就吃青菜面!”肖叔一边嘀嘀咕咕,一边往厨房走。

忽然,又回头看看我,问了一句:“小沈老师,你要不要吃一碗青菜面?尝尝我煮面的手艺?”

我连忙摇头摆手:“不要不要,我饱着呢,您自已吃吧!”

“你们都不吃,那我自已吃去了!”他说完就去厨房煮面了。

李老师看着他的背影,再一次开启数落模式:“小沈老师,你看看你肖叔这个人,天天就知道吃,吃得大肚子滚圆的,还是那么贪吃,你说咋整?”

“可能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吧,南方人和我们北方人还是有差别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缓解局面,只能尽量往平和了说吧。

“我也真的服了,懒得管他了,随他去吧!”

没多会儿,肖叔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青菜面走了进来,上面还煎了一个荷包蛋。

他乐呵呵地把面放在桌子上,看着我问道:“小沈老师,你真的不想尝尝我煮的面吗?很好吃的哩!”

“肖叔,您吃您吃,我有点儿困了,李老师,我想去休息了。”我一边说一边起身,并向李老师表达困意。

李老师点点头:“嗯,早点休息吧,累了一天了,快去睡,快去睡!”

这个晚上,我睡的很好很安稳,已经很久没有睡得如此香甜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