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种了几棵果树,黄太平和大秋,每到果子成熟,会送给左邻右舍帮吃,还是剩的多,柴家木琢磨着做成果酒。
工艺一问就会,无非是多买几个容器,发酵后再困一个月就能喝,特色是什么果做的什么味,喝多了也会醉。
院子里还种了蔬菜,就跟农村小院种菜一样,原始种法,上点农家肥,一夏天不用买菜吃,吃不了还送人帮忙吃。
乡下人的基因,对种东西上瘾,通过嫁接,种了几颗橘树和枣树,长到一人多高就结果,虽说个头小点,但味道不差。
一天邻居老万头要回乡下,离山坳城三十多公里,有跑专线的大客,一天两趟,上午八点去,下午西点回,邀请柴家木陪去。
到了村子,西周被山环绕,山谷之间一块空地,坐落几十户人家,多数人家以种植果树和药材为生。
午间吃了顿农家饭,几道菜,简简单单,因为有位当年部队的老首长,农家特意杀了一只大公鸡,特意款待柴家木。
吃完饭在村里溜达一圈,碰到的都是老人,柴家木问老万,“这儿的年轻人都哪去了?”
“都去城里打工了,”老万回道。
“是进工厂了吗?”
“个别的是在工厂干临时工,多数在工地打工,开春去,到天冷再回到村里。”
国家在改革开放,百业兴盛,提倡个体经济发展,柴家木有了要件事的想法。
回到山坳城,柴家木思绪纷扰,自己才五十岁,不能这样除了吃,啥也不干,还不到待着养老的时候。
和老万邻居住着,二人常弄个菜小酌,偶尔老万会去工地打点散工,干上几天,整个几百块钱,他这人不抠,有了外块钱,就想着整点菜喝个酒。
柴家木:“老万,你都上哪儿干活?”
老万:“这几回都是去部队营房,那儿活挺多的。”
柴家木:“这几年部队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房、办公楼、训练场和家属房等,活很多。”
老万:“柴书记,你不是部队转业的吗,那儿熟人多,弄点活干,赚点钱多好,你才五十出头,整天待着也没意思呀?”
老万说的话,柴家木入心了,她隐退前就在建筑总公司任职,部队的活没少干,只要资质没问题,再就是看谁有关系了。
个体经济刚刚放开,但搞建筑的企业基本都是国有,自己也不能回到公司,跟现任领导说自己要整点活干呀,也好说不好听啊。
但这事就得明说,反正从位置上退下来,整个活,组织一帮人,既给公司创收了又能自己多收入点,劳有所获正当防卫。
也恰恰在此时,新上任领导,原来是市委组织部下来的,之前没抓过经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整个集团拿不到大活,职工开支都要成问题。
有人提议让柴家木出山,集团党委书记吴小兵来到柴家木家拜访,言明来意,并答应给他一个下属公司管,实行经营承包制。
机会和机遇破天而降,因为有要干活赚钱的想法,柴家木爽快答应,再度上任后,不到一周就把之前的关系网重新拢了回来。
这人不贪,做事就豁达,跑来活都交给集团,自己只留一个力量能及的,说是承包,去了开支和开销,剩余的都入到公司账上。
现任领导心中有数,到了年末,名正言顺地给柴家木颁发了贡献奖,这笔钱理所应当归他个人所有。
配给柴家木的分公司也由几十号人,繁衍成百十号人,一年完成的产值也有五千万,是公司范围内最盈利的单位。
作为下属单位,一年要向集团公司上缴利润指标百万,到年末,柴家木都多完成,是计划上缴的百分之二百额度。
随着柴家木的出山,个人收入也是任职时的几倍,而且还有年终奖,从公从私,对企业都有利。
这一干就是十年,集团也在这十年有了大发展,下属各门类分公司有十家,柴家木负责的公司也成为集团的支柱企业。
这个时期,市场开放,个体建筑业企业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这些年老万始终在柴家木负责的公司打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牢固。
这天一个电话把柴家木叫到万家,倒上酒,老万说,“我说柴总,现在都放开了,你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得了?”
柴家木:“”此话怎讲?”
老万:“你今年才六十一岁,再干十年不成问题,我看你是干建筑的命,聘几个技术人员,自己干工程,不像给公家干,要上缴利润指标。”
柴家木:“我干的话,会不会和“永和”集团有行业禁忌?”
老万:“柴总,你想多了,你不成立公司,也挡不住别人成立,他们会忌讳和“永和”争嘴吗?”
一句话点醒柴家木,这个时代各业兴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便自己不成立公司,还能妨碍人家成立吗?不会。
一周后在老万的协助下,办下一个三级建筑公司,柴家木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之后又完善了资质和安全许可证的办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家木建筑有限公司。
由于人脉储备雄厚,拿活不在话下,开张了就得有活干,是要给公司的员工开支的,仅仅工资开销小菜一碟,这样家木建筑有限公司屹立于众多建筑企业之林。
就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三年,全国性房地产大开发蓬勃兴起,每座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活多的干不过来。
一开始,搞工程都很守规矩,只要签上合同,预付款就能到位,压根不存在三角债问题,更无拖欠民工工资一说。
从业建筑几十年,柴家木具有雄厚的社会资源,供货商门类齐全,一个电话,货物送到,即便没有签订供需合同,供需方诚信保障,从不失信。
正是社交上的优势,使得施工赢得了主动权,无论工程款到位与否,都不耽误他施工进程,从一个侧面也凸显了家木建筑工程的实力。
一些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也很看重家木建筑工程的实力,愿意把工程交给他干,省去与其他公司合作,施工方天天黏着要工程款,而导致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