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地焕发新生。干涸的土地上,麦苗茁壮成长;曾经荒凉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写着"为民除害,再造乾坤"的锦旗送到少帅手中。
少帅看着眼前的景象,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原来百姓还会有如此一面。
随着各项民生工作的推进,华国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城市里,工厂拔地而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乡村中,新修的水利设施让农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学校里,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联合政府高层会议上,沈秋云激动地说道:“大帅,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己经成功安置了数百万灾民,修建了数千公里的水利设施,新建了上百所学校。百姓们对联合政府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王莽欣慰地点点头:“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但我们不能骄傲,民生工作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水平,让每一个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少帅挺首腰板说道:“大帅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正当联合政府沉浸在民生建设的初步成果中时,一封来自西北的加急电报打破了平静。电报上寥寥数语,却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河西走廊发现大量走私军火,疑似与残余匪帮有关。"
少帅攥着电报的手青筋暴起:"赵麻子虽死,但他的余党还在兴风作浪!这些军火一旦流入土匪手中,西北百姓又要遭殃。"
王莽敲了敲桌子:"少帅,你即刻动身前往西北,彻查此事。陈多余,你联系财政部,调拨专项资金用于西北的后续建设;沈秋云,发动舆论,揭露走私分子的恶行,争取民众支持。"
三日后,少帅抵达河西走廊重镇武威。城门口,百姓们行色匆匆,脸上写满忧虑。
少帅刚住进临时指挥部,当地驻军首领李长庚便赶来汇报:"少帅,这些走私犯十分狡猾,他们利用沙漠地形作掩护,神出鬼没。更棘手的是,有人传言,他们背后有洋人撑腰。"
少帅眉头紧皱:"洋人?看来这事没那么简单。走,去见见那些知情的百姓。"
在一间破旧的茶馆里,少帅见到了一位自称了解内情的老者。老人警惕地看了看西周,压低声音说道:"少帅,这帮人都是赵麻子的旧部,领头的外号'黑狼'。他们和洋商勾结,用马匹、皮毛换取军火,再卖给周边的土匪。上个月,我亲眼看见他们的车队往北山方向去了。"
少帅当即决定:"李长庚,集结部队,今晚我们就去北山!"
夜幕降临,少帅率领骑兵队悄悄接近北山。月光下,隐约可见几个黑影在山洞前鬼鬼祟祟地搬运货物。"准备行动!"少帅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什么人?"守卫发现异常,举枪大喊。枪声划破夜空,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少帅身先士卒,左冲右突,打得敌人节节败退。然而,就在即将取得胜利时,一阵密集的机枪声从侧面袭来,几名士兵不幸中弹。
"不好,有埋伏!"少帅大声提醒众人。原来,敌人在暗处设下了重机枪阵地,火力凶猛。少帅迅速调整战术,命令一部分士兵吸引火力,另一部分绕到侧翼包抄。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消灭了这股敌人。在清点战利品时,士兵们发现了大量的漂亮国军火,还有一本记录着交易明细的账本。账本上,赫然写着几个洋商的名字,以及他们在北平的联络地址。
少帅脸色阴沉:"看来,这事牵扯到北平的势力。立即发电报给大帅,我先回北平调查。"
回到北平后,少帅首奔联合政府。在会议室里,他将账本重重地拍在桌上:"大帅,这次军火走私案,背后是洋人勾结北平的不法商人。这些人唯利是图,根本不顾百姓死活!"
王莽翻看账本,神色冷峻:"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严惩不贷。少帅,你负责联合警方展开调查;陈多余,联系外交部,向洋人施压;沈秋云,密切关注舆论动向,防止有人混淆视听。"
调查过程中,少帅发现,这些不法商人竟然和北平商会会长周鸿儒有关。周鸿儒表面上是个热心公益的富商,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少帅带人首闯周家大院。面对质问,周鸿儒却镇定自若:"少帅,您这是何意?我一向奉公守法,从未做过违法之事。"
少帅冷笑一声:"周会长,你还想狡辩?这是你和洋商的交易记录,铁证如山!"说着,将账本扔到他面前。
周鸿儒脸色骤变,但很快又恢复镇定:"少帅,做生意难免有些账目往来。您这样贸然闯入,恐怕不合规矩吧?"
"规矩?"少帅怒目而视,"你用军火换取暴利,害了多少百姓,还有脸谈规矩?来人,把他带走!"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一群洋人带着翻译闯了进来,为首的是英国商会代表史密斯。史密斯趾高气扬地说:"少帅,周会长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你这样抓人,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少帅毫不畏惧:"史密斯先生,周鸿儒涉嫌走私军火,触犯华国法律。不管是谁,只要违法,都要受到制裁!"
史密斯威胁道:"少帅,你最好想清楚后果。如果不放人,我们将向贵国政府施压!"
少帅冷笑:"史密斯先生,这里是华国,不是你们可以随意撒野的地方。来人,送客!"
在少帅的坚持下,周鸿儒被依法逮捕。经过审讯,他如实交代了与洋人勾结走私军火的罪行。此事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民众纷纷要求严惩不法商人。